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于丹是作家吗? 作协别见了名人就自降身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在中国作协公布的2012年拟发展会员的公示名单中,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位列其中。虽然公示时间已过,但对于此事的争议依然在发酵。众多议论声中,有对于丹与作协的直接质疑,甚至冷嘲热讽;也有人解释于丹事实上已出版了几本作品,在写作上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因此她加入作协算是“名正言顺”。(6月17日《金陵晚报》)
会飞的不一定是天使,还可能是鸟人;叫居里夫人的不一定是科学家,还可能是关于自我欣赏的家庭主妇。对于丹进作协一事而言,也可以有这样的解读:进作协的不一定是作家,还可能是想多一个头衔的“学术超女”;叫“学术超女”不一定就得把学术搞得风生水起,还有能是混迹作协、电视、畅销书市场的伪专家。于丹进入中国作协,再次印证了以上网络流行语之所以流行存在着无比现实的社会土壤。
于丹是作家吗?这是一个很纠结的问题。不是作家,却有几本畅销书在市场上十分走俏;说他是作家,可又没有什么文学性的作品“以飨读者”。于丹所出的书,不过是她在电视上的备课资料和她对于几本经典著作的于丹式解读,是极具“下里巴人”气质的大众学术作品。若以此来算,则意味着天下只要出过学术类作品的学者、教授、专家或伪专家,也都有资格加入中国作协了。倘若如此,则可以配上一首“作协之歌”——《作协欢迎你》:作协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只要你缴会费,你会爱上这里。
于丹加入作协,在效果上看,既羞辱了学术,也羞辱了作协。先说说羞辱学术。著名历史学者冯友兰先生,曾将大学教授分成两个类别——“学术中人”和“问题中人”。在笔者看来,上了电视的于丹是“学术中人”,虽然她在电视上讲的一些东西并不被多数经学学者认同,而且认为于丹这种学术大众化的路子,本身就是对学术的亵渎,但于丹的学术大众化也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将学术进行于丹式普及,也不是多坏的事。无论于丹作的学问是低劣还是极品,于丹毕竟还是一名“学术中人”。搞学术的突然加入作协,难道不是羞辱学术吗?
之于作协,也是一种大不敬,至少证明了加入作协的门槛,已经放到了“出过书就能加入”的档次。这年头,作协的会员中,还真没几个叫上名号来的大家,如韩寒、郑渊者还对作协表示出了足量的蔑视。找几个大家都叫上名来的作家加入,是作协当下的重要的营销方式。2009年,中国作协也曾迎来了一名重量级会员——刘晓庆,这位在中国电影史上创造“电影第一吻”的著名女演员,在晚年之际,又吻了一下作协。虽然有网友怀疑刘晓庆加入作协的合理性,但中国作协说了“刘晓庆出过书”这样一句豪无技术含量的话,还是让大家都闭上了嘴巴。
于丹要的是一个会员头衔;作协要的是一个头衔会员。这既是于丹要傍作协的表现,还是作协要傍于丹的象征。无论怎样,作协和于丹都看重了对方的优良一面。再次印证了这年头拼的就是“头衔”二字。一项调查显示,96.9%的人认为当下社会呈现名人“头衔通胀”的现象。而多招一名“头衔通胀”的会员,作协显然很有面子。
作协是个社会团体,按理讲,我们不应该责求其成员的加入与退出。可是,作协还是一个吃着公共财政供给的机构,他的一部分资金,来源于纳税人的血汗钱,老百姓对于作协的公共属性还是寄予了很大的期望,最起码招进会员应该有特定合理的程序正义,而且,作协应该有清高的文人气质,不能见了名人或明星就自降身价。
(王传涛 中国网观点中国原创,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观点中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