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考古联想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扬州新发现近千处文物遗迹 蜀冈石马很神秘(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扬州时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6月13日是我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本次遗产日的主题是保护文化遗产,促进科学发展。记者从市文物普查办公室了解到,截至昨天,我市共新发现985处不可移动文物,这标志着从2007年12月启动的第二阶段文物普查工作实地调查阶段宣告结束。据了解,这新发现的985处不可移动文物极具文物价值,在不久的将来,有望从这985处不可移动文物里诞生出一批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了解,新发现的这985处不可移动文物涉及古遗迹、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这五大门类,除了部分已为大众熟知的遗迹外,有相当部分属于首次亮相。昨天,市文物普查办首次展示这5大门类6大新发现最有价值文物的资料及图片。

    【古遗址】

    平山堂城遗址:曾是抗击元军的最前沿

    平山堂城遗址位于扬州堡(宋宝祐)城西侧,时代为南宋。城址地势高阔,西边有较宽阔的护城河,成为扬州军民抗元的前防哨所,也是扬州宋三城之外又一重要的城防体系。

    据了解,根据《宋史》记载,景定元年(1260)五月,李庭芝知扬州,这里曾是抗击元军的最前沿。范围大体在扬州平山茶场、烈士陵园及大明寺所在地,即北至今天平山乡派出所,南大体至大明寺南院墙即蜀冈南缘一线。东西宽约100米,南北长630米,在南端向西拐330米,面积约10万平方米。2002年,扬州市文物考古队对其进行考古发掘,确定城墙夯土在沿西线的山岗,城墙宽度在18米左右。去年到今年的实地调查过程中,确定这一区域为平山堂城遗址。

    【古建筑】

    风箱巷官井:见证常遇春传奇的“教场四井”之一

    普查办公室工作人员在风箱巷6号蔚圃门前、风箱巷南侧发现这一古井。井栏为青石构造,腰鼓形,上口内径35厘米、外径56厘米,腹径64厘米,高37厘米。井栏面西腰部刻“民国二十年风箱巷官井”字样,井南墙壁上嵌乾隆年间石质碑刻两块。井栏下置井口石,内径47厘米。井壁为青砖叠砌,深约6米。现井栏风化,口部微残;碑刻风化也较为严重。

    据介绍,传明初将领常遇春进驻扬州,教场作为演兵场,四角专门设有军用井,分别是马神庙井、得胜桥井、风箱巷井、小井巷井。该井为“教场四井”之一,至今栏饰苍劲,水源旺盛,现为居民生活用井。

    象鼻桥:旧址一直未变的始建于宋代的古桥

    普查办公室工作人员透露,象鼻桥始建于宋代,东西向横跨于宝祐城东护城河上,是宝祐城通向宋大城的便门吊桥,久毁。明《嘉靖维扬志·宋大城图》上有宝祐城东便门的图示。现在实地考察下来,现桥单孔砖砌拱桥,桥身长15.8米,宽5.06米,高1.8米。工作人员发现,在桥身南侧有白矾石石额“象鼻桥”行书铭文,上款题“宣统三年仲夏吉日”,下款写“四知堂杨重修”。上世纪九十年代对象鼻桥进行拓宽,局部用水泥粉刷,桥栏杆为水泥预制。今桥仍为附近村民出入市区的重要通道,也是象鼻路北起点。据了解,象鼻桥自宋代建筑以来,一直未离开旧址。

    司徒南街古井:清代青石质纹饰古井

    古井位于司徒庙南街,清代。井栏为青石质,髙0.5米、口内径0.5米、口外径0.8米、外腹径为0.88米。井栏内壁有18道凹槽痕,平砖圈砌井壁,井深在8米以上。井栏外腹壁雕刻鱼跃龙门、缠枝花卉等图案,并在口沿及“V”形间隔带内雕刻云纹、缠枝花卉等辅助纹饰。栏身中部有一对圆孔。由于石井栏开裂,外腹壁凿槽嵌铁箍加固,对古井栏纹饰造成较大破坏。此井出水正常,水质清澈甘纯,至今为周边居民使用。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