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厚黑成功学害学生也害导师 诚实远比成功更重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方舟子质疑李开复职称事件终于尘埃落定。11月30日,创新工场CEO李开复在微博上公布了来自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声明和聘书。对此,方舟子称,“李开复算不上造假,是拔高了自己的职称。”(华西都市报12月1日)
李开复先生的做法,是值得肯定。虽然还有力挺者认为,这没有什么大不了,不过略微有些夸大,但李开复先生仍旧选择了诚恳的道歉,诚如他所说,“作为被人尊敬和学习的公众人物,我理应受到更加严格的监督。”
这是一个公众人物应该有的立场。近年来,在这一问题上,不少人都爱用“搅混水”的方式,让自己过关——你给谈道德,他给你谈法律,说法律没有禁止的事都可以做;你给他谈诚信,他给你谈能力,说文凭不重要能力才重要;你给他谈榜样,他给你谈官员,说官员假文凭、假学历更甚,总而言之,造假无错,拒不道歉,照样行走江湖。事实上,在方舟子质疑李开复先生时,也有一些人搬出这样的理由,怀疑方舟子的动机,称方舟子是小题大做。
如果李开复先生不是一个公众人物,没有写自传,没有被很多青年学生视为导师,他怎么给同事吹牛说自己26岁就是名校副教授,和多少国家政要是好朋友,这都没有关系,听者不过一笑置之。而作为公众人物,这种没有根据的放大,在确凿的事实面前,还拒不承认,就将起到很坏的负面影响,不但会严重影响自身的公信力,而且会对青年学生进行反教育。
这样的道理,其实并不复杂,但很多公众人物宁愿选择“死扛”,原因在于,他们不愿意承认自己犯错,担心一旦承认,自己构建的完美形象就此瓦解。而其实,在犯错之后不承认错误,那是比错误本身更严重的错误,前者还可解释为无心之失,而后者则是故意为之,粉饰自己的错误,所谓的完美,只存在于自身的幻想之中,反而更令大家不耻。
当然,承认错误,确实需要勇气。李开复先生通过微博还回应了有关他和奥巴马是同学的质疑——“关于我和奥巴马同学一事:我自己并不记得奥巴马。是前几年一位同学告诉我我们曾经一起上过课,并尝试回忆一些细节。今后写作及演讲中,我将不再引述容易造成自夸印象,而又仅仅是耳闻之事,否则确实不妥。”这段话说得很平静,但如果对应此前他在接受媒体时候所谈的一段话,就会觉得,这样说,李先生是十分认真面对自己的不严谨和夸大的——据天府早报2008年11月25日报道,针对记者“您口才一直这么好吗?”的提问,李开复回答:“在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选修国际关系专业时,我和即将就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同班。我清楚地记得,就是1983届。上课时,教室里一名黑人同学总戴着帽子,坐在位置上一言不发地“发呆”,不知道在想什么,他就是奥巴马。班上有两个最害羞的人,一个是我,一个是奥巴马。我很少和同学说话,和奥巴马更是一句话也没说过。奥巴马在大学时不是现在的样子,这说明人都是可以通过努力改变自己。”毫无疑问,有人会对照文字,设想李开复把自己并不记得的事,也说得绘声绘色,由此怀疑他的演讲,但这种承认错误的态度,可以让他从新出发,也是“从心出发”。
方李之争可以说告一段落。但是,怎样做好公众人物,却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在接连爆出的“青年导师”、“青年榜样”诚信问题中,不少人已经对榜样们产生怀疑,进而对社会失去信任,也对前途感到迷茫。在笔者看来,这是“成功学”对学生和“导师”的双重伤害。当下,整个社会盛行成功哲学,学生们也渴望快速成功,为此,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往往就是那些有着成功光环的“牛人”,在这一过程中,那些能力本已很牛,但觉光环不足者,往往就会想方设法增添自己的光环,给自己的成长经历添油加醋。这确实可以很快获得学生的青睐,并鼓动学生的成功热情,但是,从人生的长远发展看,这种“成功学”对学生们是有害的——试想,“牛”如他们,都需要夸大、包装来给学生展示成功,有多少学生能真正达到他们的描绘的“成功”呢?其结果是,很多学生有着成功“狂躁症”,纷纷幻想35岁之前就达到事业的顶峰,而在现实中,对身边的小事不屑一顾。
告诉学生脚踏实地,有自己明确的定位,为自己的理想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这远比为他们大谈成为成功人士更重要,我想,少谈功利的成功,多谈奋斗与人生价值,这才是公众人物在树立公众形象时更要注意的。从这一角度看,李开复先生的道歉,是一次很好的对学生人生价值的教育。(熊丙奇 中国网专家博客)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