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考古联想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秦俑首现两辆相邻四马战车 已具备文保能力(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游客现场观看发掘过程

    昨天,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100多名媒体记者齐聚发掘现场,还有许多游客驻足观看发掘工作。

    据了解,秦兵马俑一号坑的第三次考古发掘活动,是展出和发掘同时进行的,游客参观不受影响。这是此次考古发掘的一大特点,而且发掘地点临近参观主线路。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的5年时间内,到秦兵马俑一号坑来参观,不仅能看到恢弘的兵马俑军阵,还可以现场观赏考古人员对一号坑进行发掘、修复的过程。边展出边修复的展览形式非常少见。

    五大期待

    将军俑能否露真容

    考古人员在兵马俑一号坑已经发掘的区域里只发现了1000多个士兵俑,没有看到更高级别的将军俑,也没有发现军师俑。专家推测在这次发掘区域里应该有将军俑,并可能会出现文官俑。

 
    能否出土执弩兵俑

    一些出土兵马俑的手势呈四指弯平状,但手里空空如也。专家根据当时弩的形状判断,他们可能手执木弩。如果此次能发现一个手执木弩的兵马俑,就能证明此前推断是正确的。
 
    是否有外国人

    2003年,陕西省考古所秦陵考古队在秦兵马俑博物馆门前约500米处,清理一处为秦始皇陵烧制砖瓦的窑址时发现一座墓葬,埋有121具人的骨架。专家对骨架做DNA鉴定时,意外发现一个具有“欧亚西部特征”的个体。

    专家推测,秦始皇在位时,东亚人群和欧亚西部人群间可能已经有了较为频繁的联系,既然有洋劳工,在秦始皇的军阵中不排除有外国人面孔的可能。
 
    颜料合成之谜待破解

    专家发现,陶俑身上残存的彩绘颜色中,一种重要成分硅酸铜钡是人工制造的。这种紫色颜料目前在自然界中尚未发现,只在超导世界里的衍生物中发现过这种紫色物质,如此高科技合成物怎会应用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

    此外,2000多年前的青铜兵器依然光亮如新,专家研究发现这些青铜剑表面有一层致密的铬盐氧化层。但这种电子镀铬技术直至20世纪才出现,当年这个问题是如何解决的,至今无人知晓。
 
    绿脸俑能否再现

    在已经发现的兵马俑中,“绿脸俑”备受瞩目,有人戏称是工匠的“恶作剧”。

    此次发掘会不会出现“绿脸俑”、“蓝脸俑”?兵马俑到底隐藏着多少秘密,人们期待此次发掘能带来更多惊喜。

    规划

    未来5年发掘2000平方米

    昨天,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馆长吴永琪在发布会上说,博物馆制定的“五年考古规划”已经被国家文物局批准。

    下午1时,博物馆副馆长曹玮从陕西省文物局接受了考古发掘执照。曹玮说:“这是秦俑博物馆第一次独立对一号坑进行发掘,发掘区域位于一号坑中间偏北位置,今年发掘200平方米,今后五年将逐渐完成俑坑北侧约2000平方米的发掘,最终将俑坑北部从东向西完全贯通起来。”

    第三次发掘执行队长许卫红说:“我们1月份开始对一号坑做规划方案,3月份国家文物局批准了执照。现在人们看到的发掘深度是第二次发掘的深度。此次发掘的主要目的是补充资料、推进研究。”

    吴永琪也说:“一号坑虽历经两次正式发掘,但仅仅发掘了东段的局部,对于中部和西部陶俑的排列、兵器的配备、战车的设置等情况,需进一步的发掘工作来说明。从学术角度讲,要弄清一号坑的性质、明确兵马俑数量及战车数量和排列,也需要进一步发掘。”

    现状

    一号坑仅发掘三分之一

    兵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坑。最早发现的一号坑是东西向长方形坑,东西长230米,宽62米,距地面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是目前发现三个俑坑里最大的,目前仅仅发掘了三分之一,其中完全发掘的是2000平方米,揭露了一半的是4000平方米。

    根据已往的考古发掘资料,秦兵马俑一号坑坑东西两端有长廊,南北两侧各有一边廊,中间为9条东西向过洞,过洞之间以夯土墙间隔,估计一号坑内埋有约6000个真人真马大小的陶俑。专家推测,这个坑的俑阵排列象征由步兵和战车组成的矩形混编部队。

    释疑

    发掘缘于已具备文保能力

    秦俑博物馆选择在今年启动第三次考古发掘工作,是因为今年3月,秦俑博物馆取得了国家文物局的团体领队考古发掘资质,具备了对出土文物的保护能力。

    1978年到1984年间,秦俑考古队对兵马俑一号坑进行正式发掘,出土陶俑1087件。其后,考古队1985年对一号坑展开第二次考古发掘,但限于当时技术设备不完善等原因,发掘工作只进行了一年。但从文物保护方面看,第二次发掘已暴露出来的兵马俑等考古遗存,由于受到阳光、灰尘、潮湿度等因素的影响,目前迫切需要进行发掘后的修复和保护。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