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嘻嘻熙熙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专家:《山海经》中烛龙等是文明缩影 凝聚先民智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深圳商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周易》贲卦的爻辞中说:“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贲,是文饰之意,万事万物都有表露在外面的特征,能被人们观察、认识,进而理解。天,刚健,运行不息;地,阴柔,厚得载物。一刚一柔,是天地之表露出来而人们感知的特点。人们能够认识天地阴阳之变化,而推进自身文明之进步,是人文。观察天文,可以知道日月消长盈虚,时序变化;观察人文,可以教化天下。 
  中国先民们非常注重观察、记录天地万物之信息,是生活所必需。明末清初大学者顾炎武曾说:上古之时,人们都知晓天文,“七月流火”,是农民见到大火星西行,知道秋天将至时说的话;“三星在天”,是妇女在冬夜干活,从窗外见到参宿三星闪耀时说的话;“月离于毕”,是戍卒们在守夜,见到月亮靠近毕宿,将要下雨时说的话;“龙尾辰伏”,是小孩早晨时见到太阳将出,龙星的尾部消失不见时说的话。先民们对天象的观察,是如此的真切而明白,眼中看到,嘴里就以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
  大戴礼记中《夏小正》篇,记录了物候与农业之间密切的信息。“正月。启蛰。雁北向。雉震响。……獭献鱼。初服于公田。柳稊。梅、杏、杝桃则华。……”正月之时,天气开始转暖,大雁从南方飞回北方,野鸡大声鸣叫,水獭把抓到的鱼一条条摆出好,大家都到公田里劳作,柳树抽出了新叶子,梅树、杏树、山桃树开花了。先民们对动植物的变化观察细致入微,熟悉得好像家人一般,语言质朴纯真,千载之后再读,仍能感受到当时写作者对大自然的虔敬之意。
  有学者推断,古老的时代,先民还没有发明文字,只能用图画的方式来记录知识,于是就出现了《山海图》。战国的学者将《山海图》以文字的方式表现出来,就是流传后世的《山海经》。人们一直以为,《山海经》虚无缥缈,其中包含着地理知识,后世的许多地名,都是从中衍生而来,而无比神奇的巨人国、交胫国、长臂国、烛龙、四方之神、西王母,都是文明的缩影,而连绵万里的四方之山,是先民观察日出日落、星辰运行之处。只是后人误解,将天文之书误认为地理之书,于是历史的云雾遮蔽先民的记录,但当后人重新破译了书中的密码后,先民的智慧就如在目前。文明继续发展,先民出于对日常生产、生活资料的重视,造了形式多样的字来记录所见所闻。如马有:骍骥骅骝;牛有:牡特牭牻;水有:江河淮渎;稙秫秧稷……无穷无尽。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分工日益明确,有许多原始的知识失落了,直到今天,我们阅读古人的书之时,会惊叹他们的耳朵是如此的敏锐,听到布谷鸟的叫声,就知道要播种了;眼睛是如此的明亮,看到闪耀的北斗星,就知道辨别方向。如今,我们的耳朵、眼睛都迟钝了,虽然借助科技的力量,可以精确地知道时分秒、知道天气预报,但是我们听不见鸟的鸣叫、看不见北斗星和龙星的运行,是外界工具给予我们的知识,自身并没有太多的关系。我们依赖科技的便捷,终究失去自然而纯真一面。人是自然之子,如果失去了与母体息息相关的联系,又怎能走得更远呢?
  今天,科教纪录片,为人们擦亮了眼睛、洗净了耳朵,自然、人文、科技水乳交融,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打通了人与自然被现代工业所造成的隔膜。深圳是一个年轻而有活力的城市,包容、开放,第八届中国国际科教影视展评会暨制作人年会在这里举行,一系列的公益展影,让广大市民能够观看到制作优良的纪录片,拓宽了眼界,增广了见闻。
  科技影视,顾名思义,是以科学技术的视觉重新来录作,故此有着许多发现、许多思考、许多探讨,得出的结论必然也是独到的。如《哈尼梯田千年不旱之谜》就发现了哈尼族人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智慧;《针术人生》探讨了中国古老的针灸术与世界接轨的问题;《疯狂的食物》记录了食物危机的问题,现代农业将走向何方?这是一个世界性的会议,大家在这里共同探讨如何促进科教影视的进步。
  我想,东海西海,心理应同,都是希望通过影视的形式,找到一条既适合经济,又能得到大家接受的好路子。其实,万变不离其宗,只要将“观乎天文、观乎人文”的精神贯彻到影片的拍摄过程中,就一定拍出叫好又叫座的片子,因为大家不仅仅是了解到一个未知的世界,而且从未知的世界中领略出一番新的、值得借鉴的意思,就如同先民认识世界那样亲切可爱。刘勇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