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考古联想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兵马俑之父":"此次发掘或出现彩俑"一说不准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济南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6月19日,秦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挖掘现场,一位考古人员正在为刚出土的一个兵佣清洁面部。中新社发 刘震 摄
 
    相隔24年后,举世瞩目的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近日开始第三次考古发掘。此次发掘是否能够出土色彩斑斓的彩绘俑阵等,受到海内外人士高度期待。在发掘现场,号称“兵马俑之父”的考古专家、秦兵马俑博物馆前馆长袁仲一先生向记者明确表示:一些媒体渲染的此次发掘可望出现色彩斑斓的兵马俑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袁仲一说,考古发掘是一项科学严谨的工作,不是猜谜,研究和保护工作是没有止境的。此次发掘的保护方案是在过去研究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但是,地下的文物不可预测,因此,此前媒体渲染的此次发掘可望出现色彩斑斓的兵马俑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袁仲一介绍说,秦兵马俑的研究和保护工作一直集中在五个方面:一是如何保护好出土文物的彩绘,这是保护工作最突出的问题。二是出土文物的防霉变工作。三是秦兵马俑俑坑夯土层的干裂问题。四是防止出土文物的风化。五是抗震防震问题。

    据介绍,此次发掘过程中将采用现场彩绘保护工艺。这项工艺是中德专家历经十余年探索的成果,2001年通过国家文物局成果鉴定,达国际领先水平。具体说,办法之一是选用抗皱缩剂和加固剂联合处理法,综合利用喷涂、点涂、注入法等将化学物品注入,加固保护,减轻彩绘对环境的敏感度,也就是边细细清理俑体,边及时为暴露在空气中的彩绘穿上“保护衣”。

    袁仲一指出,按照过去第一次、第二次发掘秦兵马俑坑经验来看,彩绘兵马俑保护最好的文物多出土于二号坑,其中包括著名的绿脸兵马俑等。而一号坑由于经过长期的水浸和火烧,因此,出现色彩斑斓的彩绘兵马俑是不可能的。

    据了解,按照考古发掘的原则和规律,兵马俑坑地下文物等埋藏都不可能在瞬间就出现。尽管此次发掘开始,地下新发现的揭示也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实现,必须要有相当长的一个过程。这一过程少则几个月,多则一两年甚至更长。

    袁仲一还就此次发掘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认为秦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面临三个技术难题。

    袁仲一表示,此次挖掘,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土壤较为干燥,需不停喷洒清水保持湿度。由于本次考古发掘时隔几十年之久,夯土较为干燥,土质结构较硬,在发掘期间陶俑容易损坏。所以,必须用清水不停喷洒将干燥的土壤变得湿润。这项工作早在半月之前工作人员已架好湿度控制仪,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其次,由于文物长期在地底下掩埋,一些细小文物,包括木质、编织物等,这些文物蕴藏着大量的古代社会文化信息,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但是经过地下火的焚烧以及水浸等,这些文物的保护技术尚待进一步深化研究和发展。

    再次,此次发掘文物保护重点是出土陶俑的色彩如何保护。袁仲一表示,针对彩绘陶俑身上、脸上的彩绘保护这一问题,中德考古技术专家进行了长达19年的探索和研究,保护技术基本成熟,可以保护彩绘陶俑不再出现出土后由于氧化等方面问题而变色,这项技术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

    同时,此次发掘还会出现在挖掘过程中遇到俑身彩色泥块脱落,与俑坑内泥土混杂等问题。如何将这些彩色泥块剥离恢复并黏结复位到俑身上面。由于这项技术还达不到要求,目前还很难修复到位。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