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考古联想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水书专家试解水书太极图与含山玉版之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贵州日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近日,独山县水书翻译专家韦章炳向当地新闻媒体宣称,经长达1年的艰苦努力,他终于破解了水书太极图与含山玉版的内在联系之谜。 
    韦章炳告诉记者,他在破译水书《九星八山(卦)》丶《五星飞掌》等书时,发现古老的水书太极图与含山玉版上神秘图案有内在联系,在含山玉版图案中,中心小圆及八角星纹图案实质就是一幅远古的太极图,整个图案应当就是水书、《连山》或《归藏》的太极八卦图,他的这一重大发现,填补了我国研究含山玉版历史渊源的空白。 
    早在1987年,人们在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出了一座具有远古部落领袖级别的大墓,出土了大量玉器和一柄象征王权的巨型石斧,尤其特别的是,墓主胸前摆放着一块精心雕刻的玉版和玉龟甲,玉版藏于玉龟腹中,其纹案非常神奇,玉版中心纹样与1974年泰安大汶口遗址出土的彩色夏代陶尊一般无二,均为八角星纹图案。当时的考古学家、易学专家等将这一绝代神秘图纹称为含山玉版,但20年过去了,无人能破解有关含山玉版的图案之谜,世人不知其出于何古老文字或渊源,至今尚无定论。 
    韦炳章说,为破解人们谜团,他十年如一日地研究了我国古代的各种太极图,并认真分析它们的内在联系或不同。如宋代早期刘牧的太极图是一个圆圈上画黑白小圆点各五个,等距相间排列;龟山则将一个圆用黑白各涂其半;朱熹的太极图只是一个圆圈;现在常见的却是阴阳鱼式先天太极图,图中黑白两条鱼形,表示阴阳二气消长的运动状态,而水书、《连山》和《归藏》与《周易》的卦象则不同。 
    韦章炳指出,含山玉版正中央是个正方形,四面有四山,如不注意,只见四座山指向四个方向,再细细推敲,实则是巧妙地排成八座山,山山相连,分别指向八个方位,每座山岔正上方均有圭形箭标,一指明方向,二指该山位置,外有四个内有八个圭形箭标,分别指向四方八位,暗含四时八节之寓意,同时也是原始八卦的表示之方法。按水书内容,正下方应该是坎山(水书亦称子山,表示正北方),然后顺时针分别为艮山(东北方);震山(东方)等共八山,这说明水书太极图与含山玉版出于一隅。 
    他说,这一发现他还有许多厚实根据,因为水书中很多内容都涵盖于《易》学,因为有许多水书专家论证过,已毋庸置疑;据核查,韦姓是水族一大姓,藏水书数千册,关于上古时代原始易学的传承出处,《庄子·大宗师》有载:韦氏得之,以挈天地;伏羲氏得之,以袭气母;维斗得之,终古不忒;日月得之,终古不息;堪坏得之,以袭昆仑;冯夷得之,以游大川;肩吾得之,以处大山;黄帝得之,以登云天;颛顼得之,以处玄宫;禺强得之,立乎北极;如此说来,韦氏很可能于上古时期得一《易》,并运用于民间,所得之易应当就是今天仍然还再用于测吉的水书了。所以,含山玉版图案可能是中国最早时的太极八卦(山)图,图中心方形边缘上的纹案和水书的卦有某种联系,结合其藏于玉龟腹中,故有理推测到:含山玉版就是一块神奇的《归藏易》(昔称《龟藏易》)太极八山(卦)图,是中国上古时期的文化遗风。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