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古村落消失是好是坏 请听听村民自己的声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中国文联副主席、国务院参事冯骥才一句“每天消失百个村落”成了热点。相关部门的统计显示,我国的自然村十年前有360万个,现在则只剩270万个。冯骥才当然不只是想通过数字说明一个事实,更想表明一种态度:保护传统村落迫在眉睫。
这条消息激起了很多人对“消失的村落”这个话题的共鸣。我的家乡,原来是苏北的一个小村庄,在它所在的县升级为市、市又在近来成为地级市的一个区、一次次的行政撤并后,很多小村也都在“只争朝夕”的大刀阔斧下消失了。
这是一个容易让人伤感或引起纷争的话题,对于“每天消失百个村落”,两种观点截然相反,一拨人在顺着冯骥才的文化怀旧情绪,批评现代化的粗鲁甚至粗暴,称消失的村落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场文化灾难,满怀忧思地自省“我们都是‘消失的村落’的肇事者”,呼吁“请给传统村落一个传承的土壤”。而另一拨人则完全相反,他们歌颂这个史诗般的城市化进程,赞美城市化的进步,让那么多农民成为市民。
两种观点,我都不以为然。因为,这两种观点,都仅仅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待村落消失这个话题,而没有设身处地;都只是把自己当成一个看风景的人,而没有关注村落的消失到底是怎样一个过程,身在其中,经历了生活变迁的村民们,到底是怎样看待这个过程的。他们的眼中都只有文化、风景、发展、村落这些宏大的概念,而没有实实在在、有血有肉的人。
有没有人充满感情地问一声,那些身在其中的经历着村落消失过程的人们,你们是怎么看待村庄的消失的?你们是希望生活在昔日的村庄,还是今天的土地上?
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那些村落是风景,它能满足我们对农耕文明的观赏,如诗如画的美景,田园牧歌的生活,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有着不一样的风情,那就是风景。对于文化研究者来说,这些村落保留着很多文化基因,有研究的价值和文化传承的功能。对实用主义者来说,这些村落与现代化的追求格格不入,不符合现代性的审美。可是,对于生活在其中的人来说,那是他们赖以为生的土地。他们不是风景,也要拥抱现代文明,我们无法自私地苛求他们固守种种农村的落后,满足我们外来人对传统的审美。他们不是工具,有自己的追求,我们更无法强迫他们接受一种现代生活,放弃在我们看来落后的文明和文化。村落,需要的不仅仅是保护,更需要的是尊重村民们的选择权,他们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
村落的消失,文化保守主义者不必悲伤,实用主义者也不必欢呼,关键,这是一个自由的过程吗?村民的权利受到尊重了吗?传统村落不仅是文化和风景;面对消失的村落,不能只有抒情,要看到消失的村落背后沉没的声音。(曹林)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