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孔子是武林高手 学而优则仕与当官无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星岛环球网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从“五四”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到“文革”中上演的“批林批孔”。 孔子形象曾被低估和歪曲,如今,随着国学声势渐起,孔子的地位和影响再次为人所关注,想假孔子之名而行其道者不乏其人。
在孔子学院到处开办的今天,读钟德涛先生有关孔子的文章时,见有此段甚为有趣。
其实,孔子当年办的是“文武综合学校”,讲究的是德智体劳美全面发展。他开设的六门功课(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的“射”(骑射)与“御”(驾车)就是体育,就是“武”,不脱下长衫是教不成的。他既教文,又教武,个人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都是很出色的,在《淮南子》和《列子》上,就有他能“举国门(鲁国城门)之关(门闸)”及能“疾走逐兔”的记载。哪里是我们眼前浮现的那个宽袍大袖,文质彬彬的祖师爷的形象呢?
孔夫子原来还是“孔武有力”的呢,这恐怕是今人鲜知的吧。统治者有时候根据需要将历史笔削,如教育的祖师爷在中国千年中,只能老老实实的一幅文弱书生的模样,而他能文能武的形象就被打了个五折。
统治者有时又会将历史张冠李戴,曲意而损人声名。可怜的孔夫子,武力指数给削减了,也戴了顶不属于他的大帽子。这帽子就是“学而优则仕”。
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优”字解释为“优良、美好”,对“仕”字解释为:“旧指做官”。按照这个字典对这两个字的意思,“学而优则仕”这半句只能解释为“学习好了就能做官”。这就是我们通常的理解。根据这一解读,文革“批林批孔”阶段,“学而优则仕”这句话就被普遍当作“读书做官论”的典型论点遭到批判。孔子的办教育也被歪曲成了就是培养官僚,骂声不断。
在跳梁小丑甚嚣尘上之时,学者毕竟有其自身的良知早在。一次批“学而优则仕”的会后,叶至善先生曾小声对知己议论道:“‘学而优则仕’与‘读书做官论’完全不相干,那个‘优’的意思不是‘优秀’,那个‘仕’的意思也不是‘做官’。”
实际上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首先,“学而优则仕”并非出自孔子之口,而是他的学生子夏说的。原文为: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篇》)。其次,子夏在这里说的是“学”与“仕”的关系,也就是学习与实践的关系。工作之余继续学习可以增长才干,学习之后参加社会实践可以检验学到的东西。
优良、优秀、优胜是“优”字的现代常用义,但不是它的本义。《说文·人部》:“优,饶也。” 清朝刘宝楠《论语正义》:“《说文》:优,饶也。饶,余也。言人从事于所当务,而后及其余,不泛骛也。”可知“优”的本义是丰富、充足、宽裕,当“有余力”讲,后来才引申指优良,与“劣”相反。这个引申义的出现最早也不会早于汉朝,《文心雕龙·丽辞》篇中所说的“反对为优,正对为劣”,则是“优劣”对举的一个实例。但在孔子的时代“优”只能作“有余”讲解。
至于其中的“仕”,清代文字学家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指出:“训仕为入官,此今义也。”他引《毛诗传》为据,认为:“仕,事也。”这说明,在孔子的时代“仕”只能作“做事”或“实践”讲解。对“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原意,应该理解为“做事(实践)有余力就学习,学习有余力就做事(实践)”,确实与“读书做官论”丝毫不相干。
南宋儒学正宗朱熹在《四书集注》中,对这两句话的辩证内蕴有一段极精辟的阐发:“优,有余力也。仕与学,理同而事异,故当其事者,必先有以尽其事,而后可及其余。然仕而学则所以资其仕者益深,学而仕则所以验其学者益广。”
当然了,“四人帮”未必曲解“学而优则仕”的始作俑者。“文化大革命”期间,“四人帮”是在狠批“读书做官论”,才顺手拉扯上“学而优则仕”作为靶子的。在中国科举时代,的确有对这句话重新解读的。在《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在“学优而仕”条下列了两个古代书证:一个是《梁书·刘显传》“颖脱斯出,学优而仕”,一个是宋·苏轼《答试馆职人启》“某官学优而仕,行浮于名,辞令从容,议论慷慨。”两例中的“优”字都作优良解,不作宽裕解。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