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博士罗列莫言九大罪状? 欢迎批评不要批判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上海青年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莫言正在遭受“批判”。最近一本叫《莫言批判》的书引起轩然大波,人们惊诧的不是“莫言”,而是“批判”,因为这似乎是一个很遥远的词汇。由一家出版社的两个据称博士生毕业的编辑,约请40多位作者写成的这本大批判,历数了莫言作品的“九大罪状”,一副兴师问罪的架势。
不过这些所谓的批判,却让人颇为哭笑不得。比如“醉心写脐下三寸”、“热衷写酷刑血腥”、“沉迷于丑恶事物”等,这些内容在莫言的小说中虽有涉及,但绝非主流,而且所写的均为故事情节的需要,并非刻意为之。那么,这些作者为什么热衷于鸡蛋里挑骨头,非得对莫言发起这么一场类似于“群殴”的攻击呢?
放眼当今的图书界,立刻惊出一身冷汗。原来莫言绝不是第一个被“批判”的人,什么《30知青作家批判书》,什么《十美女作家批判书》,什么《批判于丹:正说<论语>智慧》等,市面上竟已是“批声一片”。其中于丹被批得最重,除了《批判于丹》外,《孔子很着急》和《庄子很“生气”》两本书也都是批判类的作品。
但依笔者之见,这些批判书大多仅止于“批”,作者在书中对名家极尽狂批之能事,由狂批而近乎于谩骂。的确,现在说好话的评论过多,读者呼唤货真价实的批评。但问题是,现在这些流行于书界的“批判”全不属于文学批评之列。
文学批评有自己的方法和视野,因为思考是理性的,所以即便是指出不足,也往往可以以理服人,从而推动创作的进步。而批判则完全是情绪化的,多半是源于“看不惯”,所以无法服众,却让空气中充满唾沫。更可怕的是,现在有些批判还披着文学批评的外衣,让人免不了以为文学批评本就是如此狂批,长久以往必将败坏整个文学评论的风气。
近年国人热衷“捧杀”和“棒杀”。几个月前,刚有一批人将莫言吹上了天,现在又有另一批人将莫言贬得一钱不值,甚至面目可憎。无论是吹上天式的“捧杀”,还是批判式的“棒杀”,都和文学批评无关,而关乎一种情绪,关乎一种国民性。而在这两者背后,读者又隐隐约约地看到了一种“借势出名”的心理在作怪。(郦亮)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