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留点纯真吧! 商业时代别把爱情都变成买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过去这一周,万科董事长王石恋上80后女演员的八卦,仍是很多人茶余饭后的谈资。有人因最近接连出现的几场婚变而大呼“再也不相信爱情了”,有人从星座、血型的角度分析这段忘年恋何以发生,还有人拿着计算器盘点这场婚变背后的资本变局。社会名流的婚姻与爱情,总是不可避免地牵扯到复杂的利益纠葛,甚至他们的分与合本身就是某种投资和交易。
纯粹的爱情芳踪难觅,是一件让人伤感的事。可在呼啸而来的商业化浪潮中,不仅社会名流的婚姻沾满了铜臭味,就连寻常夫妻的爱情最终也难逃庸俗。不久前,曾感动世人的“爱情天梯”女主角徐朝清去世,媒体和网友纷纷将目光聚焦于重庆江津。当地政府嗅到商机,计划顺势将“爱情天梯”打造为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据悉,两位老人生前的老屋将原貌保存,当地还将建一座收藏老人遗物的会馆,包括“爱情天梯”在内的整个景区投资将达26亿元。
往往就是这样,好不容易在全面物化的现实世界找到一片桃花源,立刻就会有人迫不及待地想要卖桃赚钱。在旅游经济持续升温的大背景下,我们能够理解某些地方政府的发展焦虑,尤其对那些旅游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而言,一段类似“爱情天梯”的佳话,当然足以成为旅游开发的噱头。但是,抛却媒体对“爱情天梯”的浪漫阐释,老人之所以耗费几十年光阴凿出6000级台阶,最现实的一个原因,是当地政府连出行难的基本问题都没有妥善解决。
重情者眼中看到的是“爱情天梯”,地方政府看到的却是“政绩电梯”。只不过,这种功利思维主导的“爱情买卖”,既失民心也失理性——当地百姓会觉得政府没把财政资金用在最需投入的民生领域,游客热情则可能随着舆论降温而逐渐消退。到头来,盲目冒进的爱情主题旅游开发,既“糟蹋”了纯美爱情,又没实现预期的旅游收益,横竖都是亏本买卖。
进入商业化时代,仿佛一切最终都能跟钱扯上关系,爱情这座堡垒也难免失守。且不说如今年轻人择偶过于看重房子和车子等物质条件,单说各地层出不穷的“消费爱情”现象,就足以令人唏嘘不已。各种名目的“爱情买卖”,名义上是在返璞归真地颂扬爱情和救赎人心,实际上却各有各的利益算计,只是将纯美爱情这个“稀缺品”当成了赚钱的道具。
放眼望去,很多城市都争相标榜自己是爱情圣地,有的是从历史人物的生活迹中寻找爱情的痕迹,有的则是用神话传说中的爱情传奇来为本地贴金。从自封“牛郎故里”、“梁祝故里”,到几个城市同时举办“七夕文化节”,再到开发爱情主题公园,善男信女们已成为这些“爱情经营者”的重要财源。不过,也有如意算盘落空的——前不久,河南汝南县原计划投资两亿元建设的梁祝故里景区,就被媒体曝出已经成为一个占地千余亩的“烂尾”项目。
再过几天,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光棍节”,这个独具中国特色的“中国式节日”,必定又将是各商家促销血拼的一场狂欢。仔细想想,如今那些能够流行的节日,即便在文化源头上与爱情毫无关系,最终也会被精明的商家发掘出与爱情的关联。商人们掏空了情侣们的腰包,情侣们却自以为用几张钞票就买到了浪漫回忆和恋人的欢心。事实上,那种仿佛已经成为古老化石的简单爱情,正是在这样一个“消费爱情”的过程中,慢慢变得现实和势利的。
商业化时代的我们,总是容易走得太快,有时会忘了关照自己的心灵。在这个仅凭金钱似乎就能搞定一切的年代,人工雕琢的爱情景致司空见惯,商家忽悠的爱情消费每天都不缺,但真正简单、纯粹的爱情却往往可遇不可求。少一些“爱情买卖”,少一点“爱情消费”,别轻易破坏爱情的美好和神圣,或许应该成为我们自我救赎时的一种基本共识。(汤嘉琛 原题:商业化时代的"爱情买卖")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