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网友:让于丹被轰一事唤醒传统敬畏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石家庄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11月19日多家媒体报道,于丹在北大一场昆曲演出结束后,被邀上台代表昆曲迷发言时,遭观众起哄,称其不能代表观众,于丹尴尬下台。有人指责北大学生不能海纳百川尊重他人,有人则称北大精神回来了,对过度娱乐化的学者应该批评。主办方称该商演活动面向社会开放,观众有学生和社会人士。 
  其实,在于丹被轰一事中,于丹讲昆曲有没有错?与北大学子有没有“视听涵养”,都不重要。随着新闻热度的降温,这些所谓的“眼球效应”都将烟消云散,少人问津。倒是那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会让我们重新有疼痛的感觉,那就是对包括昆曲在内的传统文化、文化精粹的继承和发展,仍未摆脱窘困和疲软的发展态势。
  尽管有关部门和相关人士,对昆曲、京剧、豫剧等剧种的发展,做了很大努力,可眼下这些文化精粹的发展态势和前景,仍不容乐观。不少地方对商业演出、娱乐明星非常热衷,而对戏剧文化的经济支持力非常低。整个社会的审美活动,娱乐化、大众化、通俗化倾向严重,年轻人更钟情那些简单明快、快餐化的娱乐活动,比如对艺术选秀活动、流行音乐和摇滚乐等,非常沉迷。而传统戏剧因为需要更多的鉴赏常识、戏剧常识,需要对剧目、派别和唱腔有充分了解,很多年轻人不具备。再加上剧情节奏慢,需要内心的“慢品”,“太急躁”的年轻人就远离了戏剧文化。有些地方剧团甚至出现了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现象。戏剧音乐、昆曲京剧等传统剧目的欣赏者,多是中老年人等。关注和纠正这些庸俗化的“文化不良”,显然比关注“于丹被呛”更有现实意义。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认识于丹和北大学生——他们做得都非常好。毕竟,在发展的间隙,他们将精神方向投向了昆曲,且用心在品味、欣赏和学习这种国粹。当下,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这一点,抛开各种文化顾虑、文化鼓噪,以及文化发展庸俗化倾向,将钟情的眼睛投向厚重的民族文化、文化精粹,以及灿烂的文化遗产中,将传统文化当做“文化灵魂”、“发展灵魂”,“老树开新花”。古老文化,会因为这种磅礴的现代化气息注入,而得到重新更新和发展。
  特别是于丹是古典文学学者,近些年一直挖掘和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比如她的《论语》心得:“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就是我们的天和地”、“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没有道德约束的勇敢,是世界上最大的灾害”,闪烁着传统文化的光彩,让人们得到酣畅的文化呼吸。在她的推动下,让古老文化焕发出崭新光彩,这本身就是对传统文化的美好继承。相信她参与昆曲,同样会有一种“名人推动力”。
  让于丹被轰一事唤醒传统敬畏感和膜拜感吧,我们曾有的文化积累和传承,丝毫不落后、落伍。相反的,中华文化因为是五千年没有断层的文化,更有厚重感以及凝重感。当下的发展进程中,我们更要兼容并蓄,将文化精华和当下的发展,进行有效对接,从中得到更多心理的安静、道德的高洁。正如于丹所言“一个人的视力本有两种功能:一个是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一个是向内来,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多一些向内寻找和追求,为社会和自我带来更多的快乐,而非浮躁和动辄冲动。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