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电影需要文化灵魂 别砸了"贺岁"这块牌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网观点中国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进入11月,贺岁片又燃起战火,从夏咏执导的《无间罪:僵尸重生》、冯德伦执导的《太极2:英雄崛起》到陈树楷执导的《八卦宗师》、梁乐民陆剑青执导的《寒战》,再到李安执导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冯小刚执导的《一九四二》等等,战火越烧越旺,加上进口大片《谍影重重4》、《茱莉娅的眼睛》、《无敌破坏王》、《一次别离》、《幻影追凶》等等,今年的贺岁片将持续近三个月,比往年的竞争将更为激烈。据统计,今年贺岁片将有40部影片加入激战,其中,重量级的电影多达20部左右,几乎是去年同期的2 倍。档期时间长,加入影片多,影片投入大,更多的导演加入,这将使今年贺岁档各种影片的角逐空前激烈。上海电影联和院线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鹤沪针对今年贺岁档影片分析说:“今年贺岁档影片多、阵容大,且题材各异、类型多样;影片的档期布局虽然略显拥挤,但相对往年来说总体合理。”
档期布局是相对合理,这或许有助于避免在如此多影片“扎堆”在贺岁期所可能带来的互相耗损的情况。
根据国内著名的娱乐产业及旅游产业信息咨询机构艺恩咨询统计,今年11月19日至25日,电影票房为2.9亿元,环比上升35%,观影人次为782万,环比上升19%。放映协会网站数据显示,从11月19日至25日,院线票房前五位收入分别为:北京万达4772万元,中影星美2818万元,上海联和2664万元,广州金逸珠江2245万元,中影南方新干线2198万元。看来,今年贺岁片,开局是比较好的。
观影人数和电影票房环比上升,院线大公司的票房收入也有所增加,贺岁档期有望比往年的票房有较大的提升。从2007年开始,贺岁档期一直是电影制片公司的丰收期,一些电影公司把贺岁档期看成是“摇钱期”,其中,华谊兄弟公司是收获是可能是最大的。2007年和2008年,华谊兄弟公司的贺岁影片票房收入都占全年营收的近50%,该公司2007年的《集结号》票房收入达2.44亿,2008年的《非诚勿扰》3.25亿元,加上《游龙戏凤》1亿元,达4.25亿的票房收入,2009年的《全城热恋》也有1.1亿元,2010年的《非诚勿扰2》票房又升至3.34亿元,2011年的《开心魔法》票房收入2000万元。今年该公司拍摄的《一九四二》11月已上映,其票房收入也是被看好的。根据艺恩咨询的统计,近五年来,由华谊兄弟参与制作的贺岁档电影获票房收入累计达11.33亿元,按照43%的分账比,华谊累计获分账收入4.87亿元。
看来,观众在贺岁档期给电影制作公司的贺岁“红包”是相当可观,中国的贺岁市场很大,难怪,贺岁档影片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贺岁片起源于香港,在春节、元旦期间,逢年过节,大家有比较的闲假时间,想放松娱乐,需要有幽默、轻松、欢乐的影片来满足心理需求,所以,贺岁片多是观赏性和娱乐性比较强的,与人们在节日期间喜庆、祝福的生活习俗密切相关,因而,当时的贺岁片多是消遣性较强的喜剧片和动作片。
1995年成龙的《红番区》是第一部以“贺岁片”名义第一次进入中国内地的,该片取得了不俗的票房,其票房收入仅次于好莱坞巨片《真实的谎言》。1998年,冯小刚执导了中国内地第一部贺岁片《甲方乙方》,开启了中国内地的贺岁片市场。1999年北京紫禁城影业公司特邀冯小刚合作拍摄《不见不散》,取得贺岁片的巨大成功,后来,“贺岁片”成了中国内地电影业的一块响当当的品牌,越来越多的知名导演加入到执导贺岁片的行列,借助“贺岁片”这一品牌争夺贺岁档期的红利,同时也渐渐地让“贺岁片”这一品牌的含金量更大。
贺岁档横跨圣诞、元旦、春节、元宵、情人节等多个节假日,临圣诞便鸣锣开场,竞争的“擂台”一直打到明年三月初,从寒冬一直到初春,影片的博弈一直保持着非常热度。电影贺岁档是电影业界竞争最为激烈的时段和平台,明星大腕豪华组合;强强联手合力出击;小投资以小搏大;大投入霸气十足;你翻新历史故事,我演绎江湖传奇;你以喜剧博得观众呵呵大笑,我用恐怖片吓得观众屏住呼吸;你横刀立马,我幽默登场;各种组合,各样的竞争绝招,都在抢夺贺岁档这一黄金时间段的辉煌成就——票房、呼声、名气,甚至奖项。
如今贺岁片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贺岁片”品牌的含金量能否保住和“增值”,贺岁档能否持续地为制片商带来滚滚红利,现在是需要好好思考了!
贺岁是庆贺佳节,贺岁档是吉利的档期,导演、制片商都想在这一档期多获红利,享受吉利的祥光。显然,“贺岁”是根植于中华文化的土壤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节日文化现象。在华人群体中,历来有贺岁吉祥,佳节喜庆的习俗,春节、元旦的喜庆习俗让大家更有放松、娱乐的需求,而贺岁片恰好满足了人们的这种精神需求。显然,贺岁片现象的形成和贺岁档期的热闹,是有文化习俗做基础的。起初,贺岁片也都是一些与恭贺新禧、象征吉祥有关的幽默喜剧,后来,特别是从2010年年底开始,贺岁片的题材大大扩展了,当年,在贺岁档期上映的,不仅有喜剧《大笑江湖》,也有悲剧《赵氏孤儿》;有姜文的杰作《让子弹飞》,更有冯小刚的精品《非诚勿扰2》,还有张加贝导演的恐怖片《午夜心跳》,有光线影业出品的、被描述为“银幕上的春晚”的《最强喜事》;有中外合资、号称投资3.5亿元人民币的3D动画片《熊猫总动员》,有延续电视剧的口碑《武林外传》,有携老版《少林寺》之威风的《新少林寺》等,还加上有好莱坞背景的跨国组合的《雪花秘扇》等。显然,贺岁片已形成多元化、多类型的影片上映态势,不再仅仅是喜剧类型的。今年,这种多元化的态势有增无减,特别是有更多引进的大片掺乎其中。
有人说,贺岁档上映的影片,多数已经失去了原本的“贺岁”属性,贺岁档变成多种类型影片“扎堆”的档期,贺岁片越来越趋于世俗和势利,因为幕后是投资方在操纵着市场,在贺岁档追求影片利益的最大化是其真正的目的,贺岁片本质上还是商业片。这样的看法是有道理的。事实上,贺岁片发展到了现在,确实很难在保留以喜剧贺岁的原有属性,影片的类型增加了,这也是不可避免的,现代观众的心理需求多样化了,喜剧、悲剧、恐怖、娱乐,历史故事,武侠题材,都市轶事,伦理话题等等,都有人喜欢。但是,值得重视的是,贺岁片是与传统文化习俗密切相关的,是有传统文化中的节日习俗作依托的,是借势于中国的春节文化而形成品牌价值的,所以,从贺岁片的健康发展趋势来讲,是不能丢弃文化的。如果仅仅从商业利益考虑,一个劲儿地扎堆到贺岁档,挤在一起,乱成一团,那么,贺岁片的品牌将会被砸掉,贺岁片火爆的市场景象,也不能持续太长久。要维护 “贺岁片”的品牌,需要电影业界的共同努力,如今,加入贺岁档竞争的影片越来越多,投资成本也越来越高,技术要求也越来越明显,故事情节随着观众对贺岁片的熟悉而越来要求越高,贺岁片越来越需要有新的突破,就连贺岁片大腕导演冯小刚也在探索新路子。
其实,贺岁片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千万不能只是为在贺岁档放映影片挣大钱,导演不能匆匆忙忙赶制着影片挤进贺岁档,制片人不能挂“贺岁”的旗帜,兜售的却是远离文化习俗,缺少文化底蕴的劣质影片。如果大家都是带着投机的心理,都只是想通过贺岁档来大捞一把,完全不顾影片的民众性、民族性和创新性,那么,最终将把贺岁档变成了乱糟糟的上映期,从而也将彻底毁了“贺岁片”品牌,毁掉了整个贺岁片的文化市场。
源于传统文化习俗的贺岁片,如果要健康持续发展,就是千万别丢了影片的文化理念和文化底蕴,“贺岁”是节日文化,贺岁影片需要文化精神作灵魂,贺岁片需要文化因素的亮点。
(文城  原题:电影贺岁片如何健康持续发展 中国网观点中国原创,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观点中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