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传艺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400古灯诉说三千年灯史:灯是从豆演变而来(3)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淘灯记

弹指一挥间,卿烈军淘灯已经有十年。十年前,他主要是收集瓷器,用他的话说,收过好东西,也赔过。在收集瓷器的过程中,他发现,古灯作为陶瓷艺术的一个分支,很少有人去玩,市面上有很多不错的古代灯具,处于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于是,他把精力逐渐转移到灯具收藏上。耗资近十万元,最多时收藏了将近八百盏各种质地、各种造型的古灯。最后,他去芜存精,留下了四百多盏各式民间陶灯,办起了一个小型专业博物馆。

潘家园淘镇馆之宝

十年前的一个冬日,风和日丽。老卿在潘家园古玩市场里转悠,一个外地农民的地摊引起了他的注意。一堆战国文物杂乱地堆在一起,有青铜器,有陶器,各种各样,其中有个酒杯斜放在地上,老卿好奇地拿在手上一摸,酒杯的底部中央有一个尖锥,“这是个好东西。”当时他的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

农民挺实在,说这个酒杯放不平(其实是他放倒了),没什么值钱,开价80元。老卿仔细看了看,终于发现这是一个豆形灯,而且还是战国时期从豆到灯转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物证。好东西啊!老卿又详细盘问了一下,老农就竹筒倒豆子,全说了出来。原来他是陕西人,家里有几亩地,春耕刨地时挖出一个古墓,出土了不少好东西,自己琢磨着挣点钱盖房子,听人说北京潘家园收文物的价格出的高,就来了。

老卿和他讨价还价半天,最后30元成交。这件宝贝现在成为了“万家灯馆”里的镇馆之宝。按老卿的解释,为什么豆形灯的尖锥居中,并不是随意和偶然出现,它沿袭了周礼中火炬使用规定的某些成分,体现了中国人在用火照明上的规范和文明。究其根源,这样的燃灯方式出自当时统治阶级的“中华之国,中央之国”的思想理念,是古代思想的物质反映。

潘家园成了老卿的福地,将近一半的古灯都是从这淘出来的,而且价格还比较低,现在一有工夫,老卿还经常去那转悠淘宝。

民国初期的鹿形灯

百元买到民国初期鹿形灯

在近代中国,民俗文化发展很快,很多器物上都有民俗文化的影子,灯具也是如此。例如馆里一尊漂亮的民国初期鹿形灯,就是老卿在山东旅游时无意间买到的,是他收藏灯具以来最开心的事。

鹿形灯取意“一路平安”,是民国初期非常有代表性的灯具。1997年时潘家园一个店主手上有一个,开价2000元,而且还有点残破。老卿反复商量,最后还是没有买下,成了他的一块心病。

1998年,老卿去山东聊城旅游,闲来无事在当地的一个家具市场碰运气。在一个犄角旮旯里的古玩店里发现了一对鹿形灯,其中一盏非常完整。老卿赶紧地问价,店主开价才200元,老卿二话没说,花100元买下了完整的那盏,旅游的心思都没了,第二天就回北京放到家中小心保存。

老卿收灯,最开始好的坏的都收,既有拣便宜的时候,也有走眼的时刻。十年前,他用七件好东西换了一个古瓷灯,非常完整,当成了宝贝。后来收藏久了,知识丰富了,才发现,这种瓷在古代是没有的,而是解放后山东某地出产的一种瓷,大呼上当。

“当时只认新旧,不看质地,所以才上当了。”现在老卿可以算是老手了,走眼的时候少多了。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