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评论:为什么莫言会是得诺奖第一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沈阳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昨天沈阳日报《书斋》的编辑来电话,让我写写莫言。我真不想写。因为莫言获奖后,很多媒体朋友邀我写写和莫言的交往,多数被我拒绝了。我跟媒体朋友说,如果说莫言是用自己的作品建筑了他的文学大厦,我只是个小工,加过几块砖,当人们看到气派漂亮的大厦时,谁想知道哪几块砖是小工搬运的。可是编辑说:“记得你早在2003年就说过,如果中国有作家获诺贝尔奖,莫言会是第一人。”编辑问我当时为什么会这么说。这样一问,我就多说了几句,编辑说,就把你说的写下来吧。
  我之所以说莫言会是获诺奖第一人,是因为莫言一直保持着十分茂盛的创作力,差不多三两年就有一部新作问世,而每一部作品都是不一样的叙述方式。《丰乳肥臀》、《酒国》、《天堂蒜薹之歌》、《十三步》、《檀香刑》,虽不会给人阅读的轻松和喜悦,但都会给人留下不一样的阅读冲击,而层层包裹的形式之后,是作家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切关注和反思。正如严锋评价莫言的作品所说的:“恣肆汪洋,元气充沛,想象力惊人,对中国的历史与现实都有强烈的关怀,挖掘很深。”
  我和许多喜欢莫言的读者一样,是莫言的粉丝,1980年代买的《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家族》,定价只有1.65元和2.2元。记得《红高粱家族》开篇写到:“我父亲这个土匪种……”那是1987年,小说这样开头这样写,很特别很另类,让人心里不免一颤。更有张艺谋据《红高粱家族》拍摄的电影《红高粱》,也同样给人留下了久久难忘的记忆。同样记忆深刻的是《透明的红萝卜》的小黑孩,晃着大大的脑袋,举着透明的煤块,就像《卖火柴的小女孩》划着手中的火柴看到了烤肥鹅。当买《丰乳肥臀》时,我还有些不好意思,在当时那几个字还真挺刺眼的。
  2002年在大连的一次会上,我终于见到了莫言。我刚见到莫言紧张得不知该说什么好。也因为那次见面,我向他约了一部中篇稿,放在“布老虎中篇小说”上。然后才有了后面的长篇《四十一炮》——那年正是中国遭遇“非典”的2003年。其实我从来没问过莫言为什么写这样一部小说。当时我在北京的二炮宾馆,一口气读完了《四十一炮》这部30多万字的书稿。那种独特的叙述方式,充满激情的小说语言,让我欲罢不能,10年过去了,依然记得读后的异样感觉。《四十一炮》出版后在杭州做活动,有一位女性读者告诉我,她非常喜欢《四十一炮》,莫言的语言莫言的幽默无人能比,她和几个朋友一起阅读,读到精彩处,彼此电话交流,甚至大声朗读。为了分享小小的得意和喜悦,我还把经我们手出版的《四十一炮》分送给几位朋友。莫言获奖后,几位朋友都记得这本书,可他们说都没读完,并表示这次一定读完。这就是诺贝尔奖的力量吧。
  《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酒国》、《檀香刑》、《生死疲劳》、《蛙》等是莫言作品中常被提到的几部。我个人以为,《四十一炮》是一部等待有人认真解读的作品。对一般读者来说,这部作品在阅读上也许有点难,虚虚实实交替发展的线索,或有“隔”的感觉。但作品以人类最基本的欲望“食”和“性”为切入点,以莫言的方式展示给读者,作品中的“肉神节”、“吃肉比赛”等情节,是对我们这个时代无节制的、病态的欲望的一种隐喻,它的深刻、复杂的思想性是莫言以一个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警示与我们的。作为作家他可能无法改变什么,但他看到了、想到了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他为此担忧,他能做的就是以文学的方式夸张地展示给我们,以引起我们的自省。而《四十一炮》中大和尚的结局、罗小通最后的“四十一炮”也暗喻了作家的批判。现在回过头来看,《四十一炮》所描写的兰村长的“致富法宝”——“注水猪”和今天的“速生鸡”“三聚氰胺”如出一辙,如我们人类不自省、不遏制,可怕的后果又会怎样?
  我最近特别关注了给莫言的授奖词,有几句关键词漂亮贴切:“莫言是个诗人,他扯下程式化的宣传画,使个人从茫茫无名大众中突出出来……莫言有着无与伦比的想象力……莫言的故事有着神秘和寓意,让所有的价值观得到体现……他比拉伯雷、斯威夫特和马尔克斯之后的多数作家都要滑稽和犀利……莫言作品中的文学力度压过大多数当代作品。”以前我怀疑老外能读懂莫言的小说吗?现在看来,老外似乎比我们还懂莫言的作品。
  (常晶:春风文艺出版社副总编,曾责编过莫言的长篇小说《四十一炮》、《十三步》,中篇小说集《藏宝图》、散文《写给父亲的信》、演讲集《小说的气味》。)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