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警惕“伪文化”助长吃喝浮华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国内餐饮浪费严重的现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厉行勤俭节约,狠刹铺张浪费之风。当人们的目光集中在餐桌上的剩宴时,可能并未意识到,另一股依托“伪文化”而兴起的奢靡之风,也广泛存在于各地的餐饮行业之中,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这种“伪文化”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古建筑中开设餐饮会所,主打历史牌、皇家范儿;另一类是在假文物或仿古装修中尽显奢靡豪华,并打着“文化主题”的旗号。两者的共同特点就一个字:贵!
  放眼望去,类似《中国文化报》近期报道的古寺“变身”高档餐饮会所现象,其实并不鲜见。在北京城大大小小的胡同里就有不少,一些公主府、王爷府,甚至一些太监宅邸或大奸臣的故居,都成了某些所谓“上流人士”的聚集之所。
  这些院子大多不挂招牌,也不对外营业,全靠口口相传,食客往往也不问这宅院的历史,任凭店家介绍。其菜品则极尽奢侈,一顿饭动辄数万元——燕鲍翅几乎是必备。一道清水煮豆苗,也能卖上八九十元。金碗银筷是常见餐具,一些宅院的服务员还被要求穿上清朝服饰,客人也直接“升格”为王爷、福晋或是格格。
  还有一些主题餐饮酒店,厅堂上焚着檀香,庭院里供着菩萨,主打的菜品却是活杀甲鱼之类甚至野生动物。类似这样“挂佛头卖酒肉”的现象,徒有文化之表,却无文化之魂。
  想起号称使用餐具达404件、拥有菜品196道的“孔府家宴”,不知一贯倡导“节用而爱人”、曾奔走列国常常食不果腹的孔老夫子,看到后世子孙打着自己旗号,用这样的大阵仗来赚钱,会是什么滋味。餐饮业热衷于傍文化,说白了,并非真爱、真懂文化,还是为了提高自身附加值,获取利润。商家逐利,本也无可厚非,但在古建筑中开伙,不仅不合法律之规,也会对文物保护、文化传承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即便是在新建筑里开主题餐厅,也不可背离原有文化的题中之义,更不能歪曲、制造历史,用“伪文化”助长浮华奢靡之风。
  素 心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