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反弹琵琶补齐短板 文化服务从贫困地区抓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红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日前,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一次会议上谈到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时指出,抓公共文化服务,边远贫困地区基础差、难度大,但群众更加需要。我们的工作可以“反弹琵琶”,从边远贫困地区抓起。(2月6日中国文明网)

文化之于世界、之于国家、之于社团,是推动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任何一个国家、一个社团坚守自己的文化、提升自己的文化,都是想利用文化教育人、引导人的功能。要实现这一功能,文化建设必须走覆盖化、公益化、均等化的道路。

从现实看,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成正向正比关系,大都市、大城市既有繁荣文化的天然氛围,又有发展文化的独特资源,这些地方“文化先行一步”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对接市民文化需求,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发展不是快了而慢了,不是过剩而是较缺。需要继续加大投入力度,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

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壮”,相对于都市和城市而言,广大农村、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文化水平有着天壤之别。老少边穷地区的文化投入奇缺、文化发展畸形是不争的事实,文化补课、精神补缺的任务尤为紧迫。因此,文化建设走“反弹琵琶”之路,抓住了文化发展的软肋,切合了成果共享的要义,值得期待。

文化建设走“反弹琵琶”之路,一方面,文化基础实施要在“恶补”上下功夫。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对老少边穷地区要加大投入、特别倾斜,重点打造、特别照顾,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的功能,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不断夯实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另一方面,文化内涵挖掘要在“迎合”上做文章。文化是维系一个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力量,必须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觉悟、不同地域、不同群体成员的需求,必须服务于形形色色的社会成员,正如“京剧”满足于北京人民、“二人转”流行于东北大地、“信天游”唱响于黄土高原,都是因为这些地域群众的“文化口味”,都在“迎合”这些地方人民的“文化需求”。

文化建设走“反弹琵琶”之路,要避免走入“曲高和寡”的误区,只要是没被贴上“三俗”标签的文化,只要是群众喜欢的、盼望的、需求的文化,只要是能缓解群众思想困惑、精神焦虑,发挥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精神抚慰功能,产生温润心灵、舒缓压力、涵养人生作用的文化,就不用去管是不是“阳春白雪”、也不必顾及如不如“下里巴人”,都得去挖掘、去推广、去发展,以解决人们“文化饥渴”的问题。

因此,地方党委政府在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时,需要“迎合”农村群众的眼球,包容、支持和帮助那些小巧、灵活,且与群众“胃口”相符、需求对接的文化,以便更好地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让群众获得更多精神上的满足和依归。(潘福金)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