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评“乐咏中国”音乐会:"命题作文"也可以跻身经典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乐坛·“乐咏中国”音乐会 


    命题作文也可以跻身经典


    如果用一种艺术形式来描述中国,哪一种最写实并包含着尽可能多的信息量?我想排在最末一位的一定是音乐,尤其是交响音乐这种“无词的艺术”。但这恰恰提供了无边的想象空间。在3月17日晚国家大剧院,5位国际级作曲名家便用交响音乐呈现了他们心中的中国印象。


    显而易见,5位不同学派、背景各异的作曲家面对这样一个广泛的命题一定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答案,事实也的确如此。5部作品大致可归为“音乐描述”和“灵感引用”两种类型,前者以在中国听到的声音和中国民间音乐的本质特点作为出发点进行创作,比如托马斯的《丰收之鼓》一作,女作曲家从苗族丰收、祭祀仪式中演奏的音乐攫取元素,打乱之后重新分配,听众无法泾渭分明地听出中国音乐元素与西方管弦乐的界限,但整部作品却又鲜活地塑造出了一个完整的仪式场面。令人惊诧的还有作曲家信手拈来的作曲技巧,看似十分琐碎的木管乐器段落,实则有着清晰有条理的音乐线条。 
 

    芬兰作曲家阿霍的《革家》也属于这一类型,中国元素随时闪现在音色层次丰富的弦乐群中,但同样让人难寻踪迹。这部使用了民乐打击乐器的作品有着五彩缤纷的配器效果,让观众得以一享作曲家超凡的创作想象力。相比之下,霍洛韦的《在中国》一作则有些费力不讨好。作曲家将中国元素隐藏在了细腻多变的音程关系中,繁复而又啰嗦的细节让音乐厅变成了资深专业人士才能窥探一二的禁地。不得不承认霍洛韦理论的扎实和创作过程的细腻,但对于绝大多数听者而言,意义并不大。


    科里尔的《量子群》和戈登的《北京和声》,两位美国作曲家的作品显然属于“灵感引用”类型。单从音乐而言可以说完全找不到任何一点中国元素,前者的灵感来自于汉字,后者则是受天坛回音壁启发的结果。《量子群》结构十分简单,连续的三个小节构成一个单位,前两小节由大量无调性的密集音符组成,第三小节则以较为传统的和声作为“结果”。整部作品都是由这种相同的结构构成。作为一部对作曲理论进行展示的作品,人们并不难捕捉到作曲家的思维。


    《北京和声》显然是5部作品中最为另类的一部,节奏和演奏力度的变化通过极少的音符带来了丰富的音乐体验,比如以管弦乐队模仿回声效果,称得上是一种巧妙之至的创作思路,现场为观众带来的纯听觉体验堪称独特。虽然音乐中的中国元素近乎为零,但这样的作品的确能跻身于音乐典范的行列。对于“乐咏中国”的命题,这是最简朴又最受说服力的成功。(周皓)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