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嘻嘻熙熙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著名书法家张旭光:大众书法需补传统文化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河北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近年来,全民书法热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挥毫泼墨、接受书法艺术的熏陶。书法如何为大众服务?如何更好地弘扬书法艺术?近日,记者采访了著名书法家张旭光。
  9月11日,张旭光将做客燕赵书画大讲堂。“一听说是公益讲堂,我马上就同意了,能用自己的特长为社会做些事情,我很享受这个过程。”张旭光表示,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自上世纪80年代初书法复兴以来,书法热潮持续升温,研习书法的人越来越多,书法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越发不可替代。“书法大众化是书法发展的基础,书法艺术的发展必须要有众多的参与人群,要有不同层次的书法创作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审美需要。”
  “我经常会遇到一些书法爱好者,他们年龄不同、职业不同,但对书法的热爱和痴迷让人感动。有时候他们为了让我看看字写得怎么样,会拿着自己的作品一直等在酒店门口。”张旭光认为,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凸显,书法对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有着巨大的陶冶作用。
  面对书法实用功能减弱的现状,张旭光认为,书法是我们这个民族有别于其他民族至高荣耀的艺术,中华民族不可能没有书法。大众对书法的热爱来自祖先对书法的审美遗传,中国人就要把中国字写好,书法是我们这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一种独有的艺术形式和生活方式。
  在书法创作上,张旭光坚定地表示,中国书法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他认为,书法是在传统文化这块土壤中成长起来的一朵奇葩,要想让这朵花开得绚丽,就必须先把这朵花生长的土壤浇灌得十分肥沃。传统文化为书法创作提供前进的动力和能源,而书法则表现了传统文化的思想和精髓。
  “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东西要有载体去传承,书法就是一个重要的传承载体。”张旭光认为,在书法创作中,文化永远是第一位的,造型排在第二位。比如文学的作用,诗性是一切艺术的前提。如果一个书法家没有文学修养,没有诗性,写出来的字无非也就是一个字形。因此,有很大一部分人在练习书法技艺的同时,必须要补课,补传统文化的课。张旭光表示,他在举办书法研修班时,特别增加了文字学、诗词和美学内容。
  “有空就临帖”是张旭光一直用行动坚守的五字箴言。他认为,书法有自身的规律,临摹古人,掌握古法,是掌握这一规律的重要途径。就书法艺术的审美取向,张旭光提出了“到位”与“味道”的标准。“到位”是指对传统古法运用能力的完善程度,一件好的作品,“到位”是前提,结构、用笔要挑不出毛病。“味道”则是指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独特的审美追求和个性的情感。这两条标准通俗好记,便于实际操作,很快成了书坛上人人皆知的评审标准和创作标准。
  谈及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张旭光表示,书法教育普及化可以推进书法大众化,要加大青少年书法培养力度,积极推动书法进校园。一直以来,张旭光对书法在青少年中的普及和推广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他认为,书法进校园展现了中华民族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张旭光坦言,目前,书法教育已全面纳入我国中小学教学体系,但师资问题仍然是最大短板,下一步,必须打通书法高校毕业生进入中小学任教的流通渠道,让专业书法教师在各中小学占有一席之地。    刘燕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