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传艺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民间手工绝活:"鬃人白"和他的盘中戏(组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如今,现代建筑取代了宁静素美的胡同与四合院,传统手艺人和生活方式已经离我们渐行渐远。目前,皇家弓箭铺、鬃人等几十个项目得到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扶植,不少老艺人的手工艺作品陆续被博物馆展览、收藏。不论是在博物馆、庙会还是文化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已经喜欢上了这些民间手工绝活。

除了摆弄鬃人,白大成对民间文化和收藏也很有研究。

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的“大闹天宫”是鬃人白的得意之作。

白大成做的各式京剧人物能演上好几出戏。

几件简单的工具,就能做出活灵活现的“盘中戏”。

上色”是制作中的点睛之笔。
“这是一种纸糊的戏装小人,最精彩的是武将,头上插着翎毛,背后扎着四面小旗,全副盔甲,衣袍底下却是一圈鬃子。这些戏装小人都放在一个大铜盘上,耍的人一敲那铜盘子,个个鬃人都旋转起来,刀来枪往,煞是好看。”这是冰心当年在散文《我到了北京》中对鬃人的一段描述。如今,京城熟悉鬃人制作工艺的,只有白大成一人了。
今年69岁的白大成是鬃人艺术的第三代传人,回忆起当年情景,他仍然记忆犹新:“那会儿老百姓都喜欢京剧、戏曲,过年的时候,大家围坐在一起,铜盘里摆点儿小鬃人儿,咚咚咚一敲,就不必上戏园子看戏去了。”尽管“盘中戏”一度相当流行,但在新中国成立前,这个绝活差点就失了传。直到1990年,第一届中国艺术节在中国美术馆开幕,作为戏曲艺术的一部分,“鬃人”设专柜展出,大家这才回想起鬃人当年的辉煌。
鬃人的形象大都来自戏曲人物。一个刘利华,一个任堂惠,就是一出《三岔口》;一个吕布、一个刘备、一个关公、一个张飞,则是“三英战吕布”……在白大成看来,鬃人的精髓在于它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上。为了让鬃人“活”起来,白大成根据京剧的人物关系,把鬃按不同方向粘贴,使人物朝不同的方向旋转,这样的设计让鬃人更加活灵活现。
保护传统手工艺,最好的办法是创新。“传统鬃人是用纸做的,不管色彩还是保存都不太好,我改用绸缎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白大成说着从柜子里取出一个老鬃人,说:“人物脸部要靠泥脸造型和绘画相结合,才能表现不同的气质。以前的鬃人都没有腿,下半身就是一个圆锥体。我就根据情节给不同人物加上了腿,设计出不同的姿态。”
除了做鬃人,白大成还是个收藏家。泥人、毛猴、面人、脸谱、瓷器等文玩堆了一屋子。这30多年来,他陆续从老艺人的手里买来的“玩艺儿”,如今都是已经绝迹的手工绝活。
“我从不保守,鬃人制作的全过程多次被拍成电视,谁喜欢都可以模仿着做。”作为京城惟一的鬃人传人,白大成希望更多的爱好者继承和发扬鬃人的创作。对他来说,做鬃人已经由最初的爱好和谋生手段,不知不觉间变成了一种责任。(记者 郝 青文/图)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