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听于丹,忆于廉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说起来很不好意思:平时看电视不大注意专题讲座之类的节目,所以当《论语心得》风靡全国的时候,我竟浑然不知。

    直到今年12月8日,中国范仲淹研究会在京举行成立大会,我在休息室里听见冯其庸和范曾两位先生正在兴致勃勃地谈论《论语心得》一书的热销盛况——首次发行即售出90万册,创新书发行量的最高纪录;北京签名售书那天,竟有一万多读者排队等候等等——才吃了一惊,但也没有问作者姓甚名谁,是何方人氏。

    过了一天,与冯其庸通电话,他又提到《论语心得》,不胜感慨地说:“想不到当年被当作‘克己复礼’批倒批臭的《论语》,今天还有这么强的生命力,可见中国的文化传统是谁也割不断的。”

    这时我才想起问他:《论语心得》的作者究竟是谁。

    冯其庸惊讶地说:“怎么,你还不知道?是于丹呀,于廉的女儿!”

    这回轮到我目瞪口呆了,于廉是我们老同学呀,怎么忘了他宝贝女儿的名字呢!真不敢相信,二十年前曾由她爸爸领着到寒舍串门的小女孩,今天成了万众倾倒的风云才女!

    往事如潮,一时涌上心头。

    1945年,我15岁,考进了国学大师唐文治先生创办的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沪校。当时的同学年龄都比我大,有的长我十多岁,视我为小弟弟。其中出类拔萃的就有于廉、冯其庸、沈茹菘、曹道衡等。于廉不但才学出众,而且少年老成,谦恭沉稳,温厚可亲,是同学公认的楷模,对他敬如兄长。我当时还是个顽童,上课时经常做些小动作,不是给老师画个漫画,就是给同学传个字条,写首打油诗。有一次于廉给我写了一封洋洋洒洒的长信,劝我要收心读书,不要虚度光阴,有一句话令人至今不忘:“流光容易把人抛,聪明易被聪明误。”我母亲看后非常赞赏,对我说:“交朋友就应该交于廉这样的朋友——这叫‘诤友’。”

    1948年秋天,解放战争进入决战阶段,于廉和冯其庸都突然悄悄“失踪”,不知去向,直到上海解放后,才听说他俩都是地下党员,于廉还是无锡国专地下党组织的负责人。这才恍然大悟,他们当时是奉组织之命转移了。

    后来,无锡国专停办,同学风流星散,天各一方,加上各人遭际不同,即使最亲密的同学,也如云泥相隔,不知不觉,三十来年不通音讯。上个世纪60年代,从报纸上知道冯其庸已成为崭露头角的青年红学家,出了不少著作;于廉却仍杳如黄鹤。80年代中期,我从东北调到北京工作,始与冯其庸重逢,才知道于廉也在北京,曾长期担任万里同志秘书,时下任中华书局副总经理。于是,就有了本文开头写的那个情节。那时,于丹大概只有十来岁。

    如今,于廉已经作古多年,他没能看到于丹今天的成就和声望,如果地下有知,一定会既欣喜又遗憾的。我不了解于丹的成长过程,但我坚信其中一定倾注着她父亲的心血和深情。她在荧屏上沉稳坚毅、挥洒自如的神态,使我感觉到她血脉中流淌着父亲的智慧和品格。感觉到她一定有良好的家教、家风。我是相信基因的。

    古人云:“君子不匮,永锡尔类。”证之于廉父女,信然。
    作者:范敬宜





 
关键词: 于丹 大众评述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