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评论:拯救孩子的阅读习惯 让他们亲近纸质阅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太原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去年12月23日,《中国教育报》刊登了一篇名为《美国学校是如何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的》的文章,文章介绍说,美国小学生阅读量是中国小学生的6倍,阅读是美国小学课堂上的主流教学活动。每班给每个学生配备一个收纳盒,里面放着老师根据每位学生的需要提供的约十本读物,每月更新一次,供学生自由取阅。阅读时间是神圣的,不会被挪为他用。



反观我们的小学生,大多将有限时间几乎全用于“读”电视、“读”网络、“读”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上……一有空闲,便沉浸于虚拟的网络世界或游戏世界当中。长此下去,“读书明理、读书求知、读书成才”的愿望,离我们的一些下一代将会越来越远。对纸质课外书籍的阅读,也往往仅限于读图——读那种文图各占半壁江山的漫画等等。这些书籍往往是一些品质较次、读之味同嚼蜡甚至误人子弟的东西,“进食”时也许顺畅适口,但要寻找其中的精神食粮,并仰仗它来提升孩子们的人格魅力和思想蕴涵,恐怕不大可能。

对读图和数字化阅读产生严重依赖,会大大降低人对纸质文字阅读的兴趣,孩子们动脑的机会将越来越少,甚至灵感枯竭、思维生锈,从而导致运用文字能力大幅度下降。现实当中,不少孩子心里明明知道对某种现象该怎么表达,但就是用文字表达不出来,这就是这种“恶果”的典型反映。要知道,阅读有价值的纸质文字,是一种思维训练过程,一个人若不经过长时间的纸质书籍阅读历程,要达到必要的思维深度,是极其困难的。

因此,各类学校(尤其是义务教育学校)不妨像美国的小学那样,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量重视起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多多开展有深度的阅读、有质量的阅读、有品位的阅读。

早有教育专家指出:纸质阅读是一个美学修养熏陶的过程、人文情怀的养成过程以及人生价值观的形成过程。自然科学类书籍传递的是深刻的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类书籍承载的是深刻的人文社科思想和道理,即使是轻松的文学书籍,迷人的情节后面往往蕴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缺乏了这些深度阅读,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未来的人生将会是何等肤浅?(何勇海)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