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焦点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正视人群差别,才能填平社会沟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新京报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昨天《新京报》有两则新闻,一则是,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日前发布,7月北京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1%,低于全国水平,但北京市低收入阶层的CPI同比上涨6.3%,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2个百分点。应该说,这个结果并不意外,对于恩格尔系数较高的低收入家庭,食品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要明显得多。

另一则新闻是,北京市气象台通过手机短信发布灾害天气预警信号,将考虑面向市民分层次、分区域发布。将要建立的发布平台,除了能快速向全市范围内发布外,还要拥有局部精确发布的能力,比如只给某些人或某些地区发布。

以上两条新闻看似没有联系,其实有其相通之处,无论是统计局在公布总水平之外,专门公布北京市低收入层的CPI情况,还是气象台对气象信息的“精准发布”,都是政府立足精细化管理的两个细节。

细节背后,则是公共政策制订者理念的更新。

它首先体现在承认社会构成中的千差万别,承认不同利益体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目标化管理。

勤政既不是“滥政”,也不是“惰政”。社会治理不是一揽子工程可以完成,只有承认这种差别,告别“一刀切”式的管理,才能制定有的放矢的相关政策,既不疏漏,也不过度。正是在此基础上,气象台在“全市发布”的基础上推出“精准发布”。如北京市气象局一位负责人所说,气象预警信息虽然是公共服务信息,但也不能扰民。比如安华桥积水,只影响周围的交通,就不能给全北京几百上千万人发短信,只要可能进入受影响区域的市民能得到信息就可以了。

应该说,承认社会差别是化解差别的基础,是社会不断进步的源泉。改革开放至今,尽管中国中产阶层发育并在壮大,社会正在由金字塔形结构向橄榄形结构转变,但即使是在一个发育完备的橄榄形社会,仍然会有底层社会存在。一方面,完美是一种社会理想;另一方面,低收入是一个因比较而得的概念,除非有绝对的平均主义,否则“低收入阶层”将一直存在。

还以CPI为例。北京是从去年开始,借鉴香港和新加坡的经验,首次公布低收入层的CPI同比涨幅的。分层计算CPI的重要目的就是关注物价上涨后敏感人群的承受能力,观察和分析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和服务价格变动对他们实际生活费支出的影响程度,进而采取不同的对策———比如考虑对低收入人群发放一定的生活补贴。

任何一项管理都是有目标的,而目标也是可以分解的。事实上,过去“一刀切”式的管理不仅缺少人性化设计,同样可能使管理失去信用,使社会风险被“一刀切”遮蔽,让公共政策无处着力。比如说,2004年初国内粮食蔬菜价格明显上涨,但由于同时期一些耐用消费品价格下滑,最后的统计结果却是CPI呈下降趋势。其最后结果是,一方面,CPI统计与居民的实际生活的真实差距使人们对统计数字疑窦丛生;另一方面,过于笼统的CPI数字也使政府在制定低保标准、最低工资水平等方面缺乏必要的决策依据。

一个社会的公平状况取决于这个社会中生活处境最差的那个人,而帮助社会中处境最差的人,从整体上提高一个社会的福利更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承认差别的存在,并知道差别在哪里,管理者才能知道一个社会最紧迫的问题在哪里,才能不断地化解风险,填平沟壑。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