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焦点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贫困大学生不感恩心有苦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尽管早上7点就赶到镇上搭车,但颠簸了6小时到达湖北襄樊时,大学生段东仁(化名)还是迟到了。“捐赠仪式”早已开始,会场上正放着歌曲《感恩的心》。这个20岁的孩子被叫上台,和另外21名受助大学生一起跳舞。 
  台上的大学生都出自寒门。这场在2006年8月中旬举行的活动,是襄樊十几位女企业家对他们“一对一资助”的仪式。这场由襄樊市总工会组织的活动,主题是“感恩的心”。
  一年后,2007年8月19日,辽宁大学的龙威与其余16名受助学生,再度获得襄樊市总工会牵线的“金秋助学”资助。根据2006年的协议,与贫困大学生结对的女企业家每年将资助他们1000元,直至本科毕业。市总工会负责人解释了段东仁等5名学生缺席的缘由———一年多来,有2/3的受助学生没给资助者写过信,一名男生写过信,但只是想再得到多些资助,信中连句“谢谢”都没说。“我们不愿再资助没有感恩之心的大学生。”这个消息被媒体披露后,网上就有人大骂这几个孩子“白眼狼”。
  “有些消息是误传。”捐助的负责人之一、湖北襄樊工会女工部部长周华玲告诉记者,“目前,只有3名学生被企业家终止了资助。其余两名去年已获得了一次性资助。而被停止的那3名学生,工会打算为他们联系新的资助人。”
  3名被取消资助的学生中,就读于哈尔滨某大学的段东仁是最后的知情者。接受记者采访时,段东仁在电话中说,2006年10月,他曾与资助者通过一次信,之后再无联系。他没有手机,家里也没电话。今天,他仍称“一辈子感激阿姨,是她在最困难的时候帮了我”。段父有些愤愤不平,“我的娃不是个不懂报恩的人。他知心疼父母,但从来也没给我们写过信。”“可能是我们的情感表达方式与城里人不一样。”段东仁说。他回忆起去年跳的集体舞,也许让资助的女企业家们感到欣慰———当时,台下的家长与资助者,许多双眼睛泪光闪动。但对这群贫困的孩子来说,则是尴尬、自卑,甚至屈辱。
  在樊城某石灰厂一座简陋的工棚房中,湖北中医学院学生方圆的妈妈至今仍记得《感恩的心》的歌词。提及这段感恩舞蹈,就读南京某大学的汪志鹏(化名)的母亲两眼发红。“娃子知道自己获得资助时,抱着我说,‘妈,这下咱家有救了!’可到参加捐赠仪式那天,他却说不想去了。”
  “我们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会议厅、这么多时髦的阿姨、这么多的领导。”辽宁大学的龙威回忆。见面会当天,总工会领导要求大家介绍自己的家庭和学业情况。主动起来发言的同学不多,两个发言者之间的间隔时间有3-5分钟,越到最后,沉默时间越长。“好几个同学说着说着哭了,一名女生当场放弃了资助。”
  “绝大多数贫困生的心是孤僻、内向、焦虑的。”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研究员胡邓分析,他们的骨子里往往深嵌着强烈的自尊与过度的敏感。胡邓称,相对于城市学生而言,农村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他们的心,脆弱敏感得像玻璃。”周华玲说,“猛地一撞,碎片一地。”
  来自首都高校贫困大学生状况调查资料表明:60%的人因穷而感到羞愧;约1/4的人不愿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处境;而四成以上的人不愿公开求助。
  8月27日,段东仁通过媒体,拿到了资助者的联系方式。男孩犹豫了一下午,最终仍没按完这11个数字。他告诉记者,去年的捐赠仪式上,阿姨把装着1000元的信封递给他,问候了几句,便离去了。这一对一的交流,总共不过两分钟。
  “感恩门”事件后,有媒体向段东仁索要阿姨给他的回信,被他拒绝了。“我不想以此证明我给阿姨写过信,懂得感恩。更不想因此伤害到阿姨。”段告诉记者,他去年刚到校,手摔伤骨折。他花了一个下午,歪歪斜斜地写满了三页信纸,向资助他的阿姨汇报学习和生活情况。一个月后,阿姨回信让他“多喝骨头汤”。段一直保存着这封来信。但此后,他没有再写信给对方。在他看来,农村娃的感恩方式,就是“努力活出名堂来”。他竞选当上了校科技创新协会副部长,还是学校新建的展厅的解说员,接待校内外前来参观的学生、家长和领导。
  其他受助学生也纷纷迈出了原来的世界。方圆在同学的鼓励下,参加班级干部竞选,最终被选为团支书。龙威申请到学校提供的助学岗位,扫楼道。寒暑假回到家,他便到资助者严阿姨的公司实习。他告诉记者,用实际行动表达谢意,更自然而有尊严。
  但并非每名受助学生都有这样的机会———去年春节,汪志鹏曾提出到资助者的公司实习帮忙,对方称人手充足而婉拒了;有的女企业家没有给学生留电话和地址,告知通过电子邮箱联系就好;有的留下秘书的电话,告诉学生,“没有要紧的事情,不用直接联系我”;有的学生给资助者写信,始终没盼回只言片语。
  被取消资助的王可告诉记者,“我不知道该写什么。报喜?怕对方认为自己骄傲;报忧?又怕对方担心我向她伸手要钱。我很矛盾。”
  就读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段东仁梦想成为一名核工程师,而他的另一个愿望与大多受助学生一样,将曾经受过的捐赠回报社会。“我要换回我的尊严。”他说。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