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评:《白日焰火》打破文艺片票房魔咒?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在经历20日的放映后(3月21日-4月9日),柏林金熊奖得主《白日焰火》票房破亿。自张艺谋《红高粱》之后,《白日焰火》已创欧洲三大电影节华语获奖片票房第二高,第一高依旧是由李安《色,戒》保持的1.24亿。有外媒评论说,《白日焰火》是中国电影游戏规则的改变者。它真的打破了获奖文艺片票房失败的“魔咒”?这并不是一个定论。 
  连环命案、危险关系、悬疑、追踪、逆转……《白日焰火》是一部由传统文艺片导演执导的类型片。它很像遗传学中罕见的“奇美拉案例”(“奇美拉”是希腊神话中狮首、羊身、蛇尾的怪兽),即同一个生命体内携带两组以上DNA遗传密码的嵌合现象。
  电影本身围绕一起碎尸案展开,《白日焰火》在核心悬念设置上谈不上多么石破天惊,但在基本框架之外,影片仍提供了不少任人脑补、发挥的开放性空间。比如,吴志贞几乎和片中所有重要男性角色的关系都存在模棱两可之处,是真爱还是胁迫,不同的解读似乎都能找到自圆其说的依据,而又指向迥异的谜底。
  毫无疑问,导演对命案之外的东西在意得多。导演刁亦男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文学系,他曾坦言,《白日焰火》的灵感来源于霍桑的短篇小说《威克菲尔德》,主角是一个无缘无故离家出走,躲在旅馆里窥视妻儿长达20年的男人。出于寻找投资的目的,剧本才渐渐过渡为一个具有商业元素的侦破故事。
  不安分的意图,集中表现为影片中大量饱含弦外之音的象征和暗喻。影片的英文译名叫《黑煤与薄冰》,煤是埋尸所在,与城市背景、主角身份密切相关,具有幻灭的意味;冰是密会之地,凄美而孤独,又含有封存的意思,而薄冰自然让人联想到“如履薄冰”的危险。煤与土,雪与冰,营造出一种笼罩全城的严寒、封闭、肃杀的氛围。而穿梭市区的有轨列车,以“鸟鸣山更幽”的方式,反衬出一种生无可恋、无处逃遁的循环感。
  另一方面,在人物塑造上,导演将每个角色定位为“走在灰暗边缘的失意者”。总体说来,文学色彩的渗入,令本片呈现出丰富的质地和鲜明的诗性,尽管节奏时缓时疾,切换得还有点费力。个别支线设定也存在异议,比如警察在居委会调查时,忽然走廊里蹿出一匹没有主人的马,据导演称,这一幕是受卡佛小说启发,想表达的是人会莫名失踪的命运的不可预知性,但从网友反应来看,似乎用意过于高深以致鲜有知己领会;还有一幕,受害人的妻子感叹“多美多烂的记忆都不会改变”,从穿金戴银的富婆嘴里冒出这么文艺腔的台词,着实有点滑稽。坦白说,导演有心致敬的卡罗尔里德、昆汀、科恩兄弟,如果没有百度,不知有多少“索隐派”爱好者能够理出头绪?
  至于男女主角,彼此都是对方脱离困境的跳板,亦是寒夜近在身畔的慰藉。两人若即若离的暧昧,仿佛是唇齿边上的白雾氤氲绽放,而真情与心机的交错,则如白雪与黑土的混融,那种人性深处泥泞不堪的幽暗,还有提升的余地。《白日焰火》对于打破中国电影文艺片票房尴尬的局面或许有所贡献,但还未能尽善。南方日报记者 郭珊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