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评论:马尔克斯一直坐在冠军的位子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大师已去,百年孤独 
  北京时间18日凌晨,诺奖得主、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因病去世,享年87岁。哥伦比亚总统曼努埃尔·桑托斯哀悼:“对于史上最伟大的哥伦比亚人的去世,感到千年的孤寂与悲伤。”
  马尔克斯和他的《百年孤独》对很多中国作家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莫言、贾平凹、余华……都从中获益过。莫言更是曾经表示自己一直在跟马尔克斯搏斗,力求摆脱他的阴影。所以,他的离去,也引起了中国文学界的集体悼念。本报约请苗炜、邱华栋撰文,以表对大师的怀念。——编者
  文青与大师  
  在文学青年的心目中,总有个大师的荣耀时刻激荡着我们的内心。当年的青年工人卡佛,在报纸上看到海明威回国的消息,突发奇想要去西班牙写作。好像西班牙的阳光有魔力,照耀那么一下,就能从笔端流淌出玄妙的文章。这想法当然没实现,他还得日复一日地工作,在逼仄的环境下慢慢写,写得痛苦异常,也非常庄重。然而,戏剧感的荣耀时刻总给人鼓舞,比如在德国的某个地下室里举办的文学沙龙上,35岁的君特·格拉斯走了进来,朗读了小说《铁皮鼓》的第一章,举座皆惊,他们目睹了一部杰作的诞生。这个场面因为有观众存在而显得更具戏剧性。相比之下,马尔克斯将《百年孤独》的手稿寄出去的时候,竟然没有观众,而他自己也不太确定,那东西到底会有多少分量。
  文学大师的荣耀时刻激发起我们的虚荣心,但我们得把那玩意儿小心翼翼地藏起来。我们一遍遍阅读大师的作品,揣摩其技巧。就像年轻的马尔克斯,在轮船上、在火车上,拿着一本《八月之光》,心里怕也是反复惊叹福克纳的笔力。在《霍乱时期的爱情》中,弗洛伦蒂诺免费为别人写情书,在无数他人的恋情中让自己的思恋淹没或泛滥,他有时会为自己的情书再写一封回信,在一个拱门长廊之中,很多个识文断字的代笔人为他人书写诉状、贺词、情书。这也许就是写作的本质。世上95%的作品是平庸的,5%的作品是优秀的,我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写出不那么糟糕的平庸作品,然后,茫然地不知道期待什么东西能注入体内,让神灵抓住你的笔。没错,我知道马大师用短篇、中篇练笔,经过学习与训练,他写出了《百年孤独》。但一部伟大作品一旦问世,它如何而来就变得神秘,在写作过程中,有些不可知的东西混杂进来,你了解其素材,了解其构思,也无法在自己的想象中还原。比如说,你要是在《铁皮鼓》里读出了某种砖石堆砌的建筑感,读出了彼此呼应、起落的复调,你只能赞叹格拉斯学过美术和音乐,他所得到的神启不会降临到你头上。伟大作品给我们最明显的启示就是他把写作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由于得了老年痴呆,马尔克斯计划中的三部曲回忆录无法完成,我们能看到的只是第一部。在马尔克斯去世的消息传来之时,我想起他的自传的开篇部分,75岁时的回忆异常清晰,23岁的文青马尔克斯只有两件衬衫,两条裤子,身上穿着一套,家里晾晒着一套,穿凉鞋,没袜子,大胡子,每天抽六十支香烟,从大学里退学,给一家报纸写稿子挣钱,发表了几篇小说,想着办一本文学杂志,在酒馆里碰见一个美丽的姑娘就能度过一个美好的夜晚。他的妈妈从家乡来,赫然站到文学青年马尔克斯面前,她知道自己的儿子可能认不出她,“我是你妈妈。”她说。他的妈妈想让他有个专业的学位,老人家向路人谈起儿子的梦想——他要当个作家。那人回应道,当个好作家能赚大钱。
  在回乡之旅中,《百年孤独》中描述的场景依稀浮现,香蕉种植园、鹅卵石河滩。在他的《星期二晌午》中被描述过的小镇、火车站,目力所及之处并无生活的痕迹,却处处可见微微闪烁的炽热的灰尘。这两天的旅行是他决定性的时刻,他要写的一切早就铺陈在那里,“以致我日后再长寿、再孜孜不倦也无法完整地描摹它。”□苗炜(作者系作家、《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
  一个大陆的孤独和奋斗 
  “拉丁美洲文学爆炸”中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主将,公认的有四位,他们全面崛起于1960年代,他们是卡洛斯·富恩特斯、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胡里奥·科塔萨尔和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分别在那短短的十年里写出了他们的代表作。
  其中,卡洛斯·富恩特斯1962年出版了长篇小说《阿尔特米奥·克鲁斯之死》,巴尔加斯·略萨1963年出版了小说《城市与狗》,1969年又出版了长篇小说代表作《酒吧长谈》;胡里奥·科塔萨尔1963年出版了小说《跳房子》,而加西亚·马尔克斯在1967年出版了《百年孤独》,将这个“拉丁美洲文学爆炸”的潮流推向了顶峰。在所有形容他的话里面,巴尔加斯·略萨的命名最为贴切——“拉丁美洲的弑神者”,而这个称谓一般是给君王和大祭司的。
  自《百年孤独》之后,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小说一直畅销全球,雅俗共赏、引人注目,大家总是热切地期待着他的新作问世。
  他从来不媚俗,他既有充沛的想象力和小说艺术创新的能力,又有直面社会现实和世界热点问题的批判能力,就像挥舞着两把菜刀的将军那样,他从不畏惧,所向披靡。他鲜明的批判性来自他多年的新闻记者实践,他的独立知识分子的批判精神也是拉丁美洲作家中最有战斗力的。他不断地批判不义和不公的社会,对拉丁美洲、对他的祖国哥伦比亚本地的历史和现实,都做了毫不留情的批判,他还善于描绘像爱情这样的人类美好的基本情感,鞭挞政治独裁者,最终,他被塑造成“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大师。其实,在加西亚·马尔克斯看来,从来就没有什么“魔幻现实主义”,有的只是拉丁美洲独特的社会现实本身,那些魔幻的东西其实都是真实存在于拉丁美洲人的生活中的。
  “拉丁美洲文学爆炸”改变了世界文学的版图,把世界文学创新的中心和焦点从北美洲带到了拉丁美洲。因此,加西亚·马尔克斯因为描绘了一个大陆的孤独和奋斗,他的影响和贡献在整个20世纪后半叶至今都是非常巨大的。多年之后,瑞士的《周报》评选的“在世最伟大作家”中,加西亚·马尔克斯名列第一。
  文学本来没有冠军,但是,加西亚·马尔克斯却一直坐在冠军的位子上。
  □邱华栋(作者系作家、《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