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评论:公众不需要传统意义的实体书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大连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据媒体报道:“五一”夜间,北京首家24小时书店——三联韬奋书店里,人流比平日晚间至少多了两倍。自4月8日尝试“夜读”模式起,北京三联韬奋书店成了媒体、学界乃至公众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这一文化现象给了我们重新思考公众到底需要何种书店与阅读体验、城市如何界定与书店关系的新契机。



“夜读”模式的火爆与近年来实体书店遭遇经营低谷有关,此次“夜读”模式的成功在某种程度上表明静下心来读书依然是一部分人的需求。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民众年阅读量明显偏低,尤其进入实体书店的人越来越少。这与社会转型期生活节奏过快、社会心态浮躁,海量信息造成阅读碎片化等多种因素相关。传统书店在面临公众需求转变时没有及时调整自身经营策略也是原因之一。

三联书店“夜读”模式给了实体书店一定的启发:公众并不是不需要实体书店,而是不需要传统意义的实体书店。一个纯粹的书店要生存下去很不易,一是靠自身商品更具特色;二是要增加更多附加值,如讲座、沙龙等。

“夜读”模式也让我们更多去思考城市与书店的定位。阅读本身是一件很私密的事,并不一定要在书店完成。但是,一座城市却少不了作为文化地标的书店,需要书店成为城市的“内在定力和沉静品格”。台湾诚品书店的成功在于它不仅书卖得红红火火,还在于成为了城市旅游的地标之一,不少游客都把夜访诚品敦南店列为游玩台北的必备节目之一。在城市竞争日益比拼软实力的今天,真正让一座城市脱颖而出的往往不是千城一面的高楼大厦,反倒可能是一家书店、一份独特的菜谱。经营好的书店对内是文化场所,对外则是软实力。为此,无论昼读夜读,能读就好。除了“夜读”,书店还有更多文章可作。因为阅读,对于个人、城市、国家,都是长远大计。刘湘竹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