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焦点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海外军团”频发力 盛世中国助推流失文物回归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nth="9" Day="20" IsLunarDate="False" IsROCDate="False" w:st="on">9月20日,流失海外147年的圆明园马首铜像终于“回归”。至此,圆明园海晏堂御制十二生肖铜像已有牛首、虎首、猴首、猪首、马首5座铜像回归,鼠首和兔首铜像在法国巴黎,龙首、蛇首、鸡首、羊首等铜像至今下落不明。
回购、捐赠、依法追索是目前海外流失文物回归的最主要途径。其中,抢救流失文物的“海外军团”尤为引人关注。
五座铜像艰难“聚首”
nth="9" Day="20" IsLunarDate="False" IsROCDate="False" w:st="on">2007年9月20日,苏富比香港拍卖公司宣布,原属圆明园海晏堂御制十二生肖铜像之一的马首铜像由全国政协常委、香港信德集团董事局主席何鸿燊以6910万港元购得,并捐献给国家。得知这个消息,所有关注“马首”命运的中国人长长吁了一口气。
在9月20日之前,中华抢救海外流失文物专项基金会对马首铜像的命运表现出极度担忧,基金会副总干事牛宪锋利用每个接受采访的机会表态:基金会坚决反对公开拍卖“马首”。国家文物局也表示不赞成公开拍卖,希望该文物能以适当方式回归。
在进入香港苏富比公司之前,马首铜像被保存在台湾地区。然而一旦进入公开拍卖阶段,这件文物就有可能再度流失海外。中华抢救海外流失文物专项基金会肩负抢救海外流失文物的使命,牛宪锋说,在公开拍卖的情况下,基金会虽然有实力购得马首铜像,但仍担心迫于人为制造的压力,而不得已用不合情理的高价竞拍。
在马首铜像的去向最为紧张的几天,香港苏富比公司表示,他们将尽一切努力让“马首”留在祖国。澳门爱国企业家何鸿燊获悉此事后慷慨出资,经香港苏富比公司协调,他最终与委托人达成转让协议,以6910万港元的高价购得马首铜像,并决定将其捐献国家。
这是nName w:st="on" ProductID="何鸿燊">何鸿燊先生第二次帮助圆明园的十二生肖铜像“回家”,此前的2003年他曾帮助猪首铜像“回家”。这也是自1860年圆明园被付之一炬之后,牛首、虎首、猴首、猪首、马首5座铜像历经147年,才等来的艰难聚首。
7年前,牛首、虎首、猴首铜像率先回归祖国。2000年春天,两家国际知名拍卖公司准备在香港公开拍卖包括3件文物在内的一批圆明园珍贵文物。140年前,这些中华文明瑰宝被英法联军掠走,140年后,这些珍贵文物却要在中国领土上被公开拍卖,这引起海内外华人华侨的强烈抗议。在这个危急时刻,国有企业保利集团公司决定指派所属保利艺术博物馆参与竞拍,最终以3300万港币的价格购得3件文物。
这次回购之后,寻访其他9件铜像的行动正式启动。中华抢救海外流失文物专项基金会在多次探访专家、查阅资料后,整理出了一张另外9座生肖铜像现居地表。鼠首和兔首现在法国巴黎,马首在中国台湾,龙首、蛇首、羊首、鸡首、狗首至今下落不明。2002年年底,基金会终于寻访到,猪首在美国纽约。
中华抢救海外流失文物专项基金会开始与美国收藏家进行艰苦谈判,经过几个月的协商,美国收藏家最终同意将这件他珍爱的宝物转让。“猪首”回归的第一阶段宣告胜利。
2003年春天,中华抢救海外流失文物专项基金会和保利艺术博物馆在未付款的情况下,将猪首铜像带回北京进行文物鉴定,恰好nName w:st="on" ProductID="何鸿燊">何鸿燊先生赴京参加全国政协常委会。何鸿燊在保利博物馆参观牛首、虎首、猴首铜像时,从工作人员处得知“猪首”恰在北京,他热切表示想目睹这件文物的风采。
欣赏猪首铜像之后,何鸿燊了解到这座铜像尚未付款,当即表示要出资抢救,没有丝毫犹豫。2003年9月18日,何鸿燊以约合60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购回猪首铜像,捐赠祖国。
直至2007年9月,5座铜像在“流落”一个半世纪之后,终于分别回到了故乡。海外爱国华侨兴奋地说,流失海外文物的回归开始了。
“海外军团”频频发力
nName w:st="on" ProductID="何鸿燊">何鸿燊先生资助“猪首”回归,是中华抢救海外流失文物专项基金会副总干事牛宪锋最津津乐道的两件事之一。另一件事是龙门石窟佛雕像和北宋木雕观音像的回归。牛宪锋之所以对这两件事有深刻感受,是因为这代表了如今海外流失文物回归的趋势:多元主体、多种渠道,共同挽救流失文物。
nth="10" Day="18" IsLunarDate="False" IsROCDate="False" w:st="on">2005年10月18日,7件龙门石窟佛雕像经国家文物局批复,回归龙门石窟研究院研究和珍藏。这批文物中的5件来自美籍华人收藏nName w:st="on" ProductID="家陈哲敬">家陈哲敬先生,由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征集回归。
1991年春,陈哲敬在纽约发现了一件国宝,这就是“龙门石窟古阳洞高树龛释尊佛头”。据考证,这尊雕像于1907年至1921年间被盗,首运到法国,后流落到比利时。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收藏家购买收藏。1991年,陈哲敬慧眼识宝后立即重金购得。
为了考证雕像的确切出处,1992年冬,陈哲敬在龙门石窟研究院与北京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学者的帮助下,攀登到山崖峭壁的佛窟间,经过测量、核对,终于找到了在龙门石窟的原位,初步评估了文物价值。
2003年,雕像回国展览,当时国家文物局和中华抢救海外流失文物专项基金会都nName w:st="on" ProductID="向陈哲敬">向陈哲敬先生表达了希望国宝留在祖国的愿望。经过大家的几轮劝说,nName w:st="on" ProductID="陈哲敬">陈哲敬先生表示愿意将珍爱的宝物回归原地。2004年,nName w:st="on" ProductID="陈哲敬">陈哲敬先生捐赠佛雕像,国家文物局下属的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以奖金的形式给予他一定补偿,并利用“国家重点珍贵文物征集专项经费”回购另两件龙门石窟文物。
“国家文物主管部门动用了专项资金、民间公益组织搭建了沟通渠道、国有企业鼎立支持、海外爱国华人捐赠,多元主体通过多种途径共同努力,才完成佛首雕像的回归过程。这是如今海外流失文物回归的趋势,不再单独依靠国家或者海外爱国人士。”牛宪锋说。
除了nName w:st="on" ProductID="何鸿燊">何鸿燊先生,香港著名企业nName w:st="on" ProductID="家郭修圃">家郭修圃先生也多次向国家捐赠文物。他从1979年开始在世界各地搜购中国文物藏品,并于1996年起“化私为公”,至今他已4次将自己的收藏无偿捐赠给国家。
何鸿燊、陈哲敬nName w:st="on" ProductID="和郭修圃">和郭修圃先生代表了一个群体,他们身居海外,在抢救海外流失文物的另一块阵地上,他们以一片赤子之心报效祖国,他们被称为抢救流失文物的“海外军团”。在近30年里,“海外军团”和文物回归紧紧缠绕着。
陕西省文物专家韩伟评价,近年来“海外军团”发展的最大特点是,青年华人华侨开始在“军团”中发挥作用。他们也许并不富有,但他们愿意联合多人共同出资挽救流失文物。
2006年年初,美籍华人范世兴、邓芳夫妇在互联网上忐忑地发出一封邮件,这封邮件的收件人是陕西省文物局。夫妇两人在邮件中写道:“我们从美国、新西兰、泰国等地发现一些出售中国文物的网站,文物数量之多令我们惊愕不已。我们不知道这些文物是否为国内流失的文物真品,如果是真品,目睹那些曾经抗击匈奴、保家卫国的汉军将士形态的陶俑,两千多年后却惨遭贩卖远离故土,心中甚感悲凉与耻辱。”
收到这封邮件的陕西省文物局同样感到震惊。他们立刻将邮件和传输来的照片报送国家文物局并进行鉴定。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经过专家鉴定,确定照片上的文物为我国走私出国的西汉珍贵文物,其中一级文物5件。此时,这批文物正躺在美国的古董商店里等待转卖。
得到鉴定答复的范氏夫妇立刻决定购买这批文物并捐赠祖国。范氏夫妇不愿意透露这批文物的价格,但显见的是,这对年龄不到40岁的华人夫妇无力独立购买。夫妇两人于是号召在美国的华人朋友共同出资,最后11位旅居美国的华人华侨和两位居住在国内的爱国人士共同购买下31件西汉文物。
2006年6月,在支付了高额保险费之后,这批西汉文物从美国运抵北京。参与这次回购捐赠的“海外军团”11位成员仅仅留下一份名单,上面没有写他们的联系地址,也没有写他们的个人情况,他们只在邮件中写了一句话:“我们只要面对那些陶俑的身姿,再低头看看自己的身形,我们不正是一把黄土塑成的吗?千千万万个你和我,千千万万个陶俑,更有同一颗从没有变过的心,那颗可鉴日月的中国心。”
列不出名单的国宝工程
“国宝工程是中华抢救海外流失文物专项基金会启动的长期的社会工程,宗旨是协助政府、动员社会力量广募资金,通过回赠、回购、讨还等方式,多渠道促成流失海外的国宝早日回归祖国。”牛宪锋说。
“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像当然在国宝工程的名单上,人们熟悉的很多文物例如敦煌雕像也在名单上。但这个名单永远也列不出来,因为我们始终都不知道,究竟有多少、有哪些中国文物流失海外,它们最终去向如何。”牛宪锋对于国宝工程的解释也是如今海外流失文物的现状。像海市蜃楼一般,国内的人对流失海外文物的了解是个隐约的轮廓,然而伸手去抓时却什么也抓不到。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查表明,在全球47个国家的两百多座博物馆中,被记录的中国文物约167万件,流散海外民间的大约是这个数目的10倍。这样一种现状,仅靠几位爱国人士的捐赠不可能达到挽救海外流失文物的目的。
回购、捐赠、依法追索是海外流失文物回归的最主要途径。第三种方式实施起来最为艰难。但在中国政府的不懈努力下,一批珍贵文物已经成功被追索回国。据媒体报道,2000年一批被八国联军从广州劫掠的瓷器从新西兰追索回国,2001年从美国海关追索回走私的河北曲阳古代彩色石雕像,2003年从香港拍卖行依法索回河北承德被盗出境的40多件珍贵文物等。
由于追索的过程漫长,回购、捐赠仍是最广泛的文物回归途径。2002年国家专门设立“国家重点珍贵文物征集专项经费”,由财政部每年拨款5000万元,与国家文物局共同管理,专项用于征集珍贵文物。自2002年以来,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利用这项经费已征集数千件文物线索,并成功从海外征集百余件重要的、有影响的珍贵文物。
中华抢救海外流失文物专项基金会由文化部创设,是以募集资金抢救海外流失文物为宗旨的第一家民间公益组织。自2002年成立,基金会已经募集数笔资金,多次为文物回归做前期准备工作。基金会现正与一家国外博物馆协商讨还中国文物的事宜。牛宪锋说,这件事很困难,但现在已经有些眉目了。
尽管有国家大力扶植和专门组织的全力参与,文物回归的形势也并不乐观。牛宪锋在解释基金会工作范围时特别强调了“流失文物”的概念。按照基金会的定义,他们所负责的海外流失文物是指,战争期间被掠走的文物,而不包括国内走私的文物。之所以这样界定,是因为走私文物是政府追索的主要对象。
政府追索的时间跨度和难度都比较大,有政府背景的民间公益组织又未将其列入工作范畴,因走私而流失海外的文物成为文物回归中的特殊群体。民间收藏家就在这种背景下,登上挽救海外流失文物、特别是走私文物的舞台。
民间收藏家走出国门寻宝
“光等着海外爱国人士送回来不成,我们也要自己出去找。”浙江宁波的家具商人何晓道本着这样的想法,正在琢磨是否参加中华抢救海外流失文物专项基金会组织的“寻宝团”。今年11月,寻宝团将赴欧洲,参加伦敦拍卖会和德国亚洲艺术品拍卖会。
此前,基金会曾多次组织寻宝团赴海外寻购中国文物。自2006年首度赴日后,基金会在一年时间里组织了赴日本、美国、瑞典、德国、荷兰以及中国香港和台湾的多次活动,何晓道的藏友、同样是浙江商人的王旭平曾参加了首次赴日寻宝团。王旭平在日本购买了几件中国文物,也购买了一件日本玉器,这令他和寻宝团陷入非议之中。
何晓道对于寻宝团的兴趣在于这提供给他一个到海外购买中国文物的机会。何晓道是一位深爱古典家具和民俗文物的民间艺术收藏家,他曾开办浙江最大的民俗博物馆。何晓道从做家具外贸生意起家,在卖家具的过程中,他逐渐变成了一个收藏家。
何晓道说,他看到一件件古家具被卖到国外,心里不是滋味。被卖出去的东西都是精品,手工艺出众。他虽然卖家具,却在心里想着“不能让我们的宝贝再流到国外”,于是他开始收藏。
何晓道的夫人说,为了寻宝,何晓道曾挨家挨户查访那些散落于民间的宝贝,如华美的门窗隔扇、雅致的木刻腰板、宁绍朱漆嫁妆器具等。何晓道的夫人记得,四五年前,他们曾看到一张清朝的床,听说马上就要卖到美国去,他们立即和对方联系,磨破嘴皮子,花了两万多元钱,好不容易把它截下。
何晓道在浙江范围内的藏友会中小有名气。浙江民间收藏近两年发展势头迅猛,据藏友自己说,这体现了“盛世收藏”的价值取向,江浙地区经济发达是不争的事实。这支队伍往往以收藏为职业,很多人还有自己的文物艺术品门市部。其中,担任各地文物古玩市场和收藏家协会骨干的藏家,是收藏活动的引领者和推动者。比如,王旭平就身为中华抢救海外流失文物专项基金会“国宝工程藏友会”的会员。
“国宝工程藏友会”有会员200多人,据牛宪锋说,只有成为该藏友会会员,才有资格参加赴海外的寻宝团。海外寻宝团通常都在拍卖会期间组织,除参加拍卖会外,也去当地的古玩市场、博物馆参观,与当地的收藏家举行小型交流会。牛宪锋认为,文化交流是寻宝团的一个目的,但团员认为,最主要的目的当然是购买文物。
牛宪锋并没有将寻宝团视为一个有组织的回购中国流失文物的渠道,因此他觉得团员是否购买中国文物、文物价值如何,完全凭借团员的偏好和实力,不能与国家抢救海外流失文物的义务挂钩。基金会作为组织者,只提供海外“寻宝”的机会,不与团员之间签署任何回购中国文物的权利义务关系,对团员购买的文物数量和质量不做评价,不做统计。
然而,当王旭平在日本购买了一件日本文物而陷入争议后,牛宪锋发现,这个寻宝团已经在公众心中被套上了“抢救海外流失文物”的责任。这让寻宝团和组织者中华抢救海外流失文物专项基金会陷入一种尴尬中。
何晓道有点犹豫,他愿意为回购流失海外的珍贵文物做出贡献,但参团本身却只是一个单纯的收藏行为。他的一只脚踏在收藏家对于古玩珍宝的热爱上,另一只脚踏在对于中国文物的保护上。他的一只脚是跨越国界的,另一只脚却结实地踩在朴素的民族感情上。中国文物学会原会长罗哲文认为,这就是中国民间收藏家的双重性。
牛宪锋说,他每天都能接到从海外拍卖行、古董店打来的电话,告诉他现在有某件中国文物即将拍卖。牛宪锋说:“这就是一种商业较量。他们找到我,也找其他收藏家,在他们眼中,我们这个公益组织和其他买家并无不同。我们先要初步评估那些文物的价值,如果有必要,就请专家背对背进行鉴定。确实属于珍贵文物的,我们会和对方谈判,要稳住控制权,不能让文物再流走,然后募集资金,直到回购安置国内。”
这样的电话越多,表明中国流失海外文物的状况越是严峻。不过牛宪锋也接到这样一通电话,一位海外爱国人士表示,将购买一件珍贵文物送回祖国,委托基金会联络相关事宜。牛宪锋说这件事还在洽谈中,但他很兴奋,这又将是一次多元化共同努力的文物回归。
记者 袁 婷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