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考古联想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临朐发现东周村落遗址 出土2000年前"果盘"(3)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半岛都市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村民 遗址位置以前是条河
    
    得知在发掘现场帮忙挖土的村民都来自附近的九杰村,记者便与他们闲聊起来。
    
    “我们主要负责用铁锨、锄头挖土,当挖出陶片和器物的时候再由专家进行清理出土。”当记者问及他们对这些出土文物了解多少时,一名姓刘的妇女笑着说:“在我们看来就是些普通的破瓦片,还真不明白有啥值钱的!不过听挖掘队的专家说,这些都是很珍贵的东西,是2000多年前的文物,都是古代人用的东西”。
    
    另一位名郭的妇女则好像了解更多的情况:“听人说这是早先那些人倒垃圾的地方,这都是些垃圾堆。早先这些人真讲究卫生,还挖坑倒垃圾。”她告诉记者,自己以前听村里的老人说起在自家田里翻地时发现过类似的古陶片。
    
    “听老人们说早先还有人挖出过整个的陶器,也不知道弄哪去了。谁会知道那是文物啊!”这名姓郭的妇女还告诉记者,据老人们说,遗址所在的位置很早以前是一条河。之后李教授告诉记者,遗址所在位置曾经有河流经过。看来村里口口相传下来的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
    
    出土的基本都是生活用品
    
    为了能见到遗址中出土的较完整的陶器,记者跟随李教授来到了距离发掘现场100米的考古队驻地。
    
    李教授拿出一块较大的青黑色陶片,陶片看上去像是半只碗。李教授解释说这叫做“瓦当”,是东周时期建房子时放在房檐上下雨滴水所用。“这种瓦当有圆形的也有半圆形的,春秋战国时期建筑中有了很普遍的运用。”
    
    据李教授介绍,灰坑中出土最多的陶器碎片来自东周时期一种常见的盛器——陶豆。陶豆的外形和功能类似我们现在用的果盘。“那个时候古人们在家里都是席地而坐,地上都是土,不可能把食物直接放在地上。所以就制作了这个陶豆用于盛食物和水果。”听着李教授的讲述,记者眼前仿佛出现了2000多年前东周古人待客的场景。
    
    “这里还有个很好的东西,给你们看看,这个是做陶豆用的陶拍。”随后李教授又给记者展示了另一件“宝贝”。记者看到,陶拍子呈马蹄状,造型像极了现在的电熨斗。李教授笑着说古人做陶器时就用陶拍子拍打其表面,使表面变得平滑。
    
    在诸多出土文物中,一件椭圆形的陶环吸引了记者,这个陶环截面直径约一厘米左右,像一个被压扁的手镯。李教授解释说这个东西其实是“鼎耳”,是鼎的一部分。李教授告诉记者,这个“鼎耳”可不一般,因为上边雕刻有装饰性花纹,这种带花纹的“鼎耳”很罕见,可见当时人们对生活已经有了比较高的审美追求。(《潍坊晚报》供稿)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