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焦点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一人贫穷,整个国家都不富有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新京报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9月9日,温家宝总理到北师大与几百名学生和老师座谈,在强调教育事业是人类最崇高的事业的同时,也谈到了“穷人教育学”。他指出,尽管这些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很快,但很不平衡,很多地方特别是农村还很困难,因此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努力使教育体现出最大的社会公平,让所有贫困家庭的子女都能上学,真正享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利。(9月10日《新京报》)


人们或许记得,两年前的记者招待会上,温总理在回答有关“三农”问题的提问时,曾引用经济学家舒尔茨有关“穷人经济学”的论述。一是“世界大多数是贫困人口,如果你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那么你就会懂得经济学当中许多重要的原理”。二是“世界大多数贫穷人当中,又主要是以农业为生计的。如果你懂得了农业,那你就真正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

教育公平是起点公平。如果我们承认“知识改变命运”,就不难发现,“穷人教育学”的着重提出,体现的不仅是一种价值观,而且为“穷人经济学”的贯彻提供了进路。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当前的教育还存在某些不公正、不平等现象。东部与中西部,城市与乡村,大城市与小城市之间的经济失衡同样体现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有些政府部门和教育单位,并没有摆正“穷人教育学”的位置。

尽管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指出,要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输入地政府要承担起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责任。可在执行过程中,一些输入地政府要求农民工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必须有“五证”———身份证、暂住证、务工证、孩子在老家无人监护证明和现居住地证明,忽略孩子这张渴求知识的“人证”。诸如“城市免责说”、“民办学校误人子弟说”不约而同地挤压适龄孩子的入学机会。

正因为此,有关“穷人教育学”的新闻总是能触动人心。两年前,香港中文大学在内地取消了面试,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校方意识到这种面试并不公平:面试需要一定的支出,对大城市的学生来说,这可能不是问题,但对于偏远地区的学生来说,却是笔不小的费用。为了推进教育公平,除取消面试外,他们还将内地招生名额比较均匀地分配到落后的省份,给穷孩子更多一次机会。

然而,中国历史上并不缺少“穷人教育学”的传统。尤其是在上世纪初以来,让每个孩子都能走进学堂,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学校里感受到人文的温暖,自由的空气以及智慧的光芒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将“免于愚昧无知的自由”视为人类“第五大自由”的晏阳初,号召知识分子“走出象牙塔,跨进泥巴墙”,倡导“人民贫,非教育莫与富之;人民愚,非教育莫与智之”的陶行知,同样将全民教育视为一个国家收获希望的基石。

这些身体力行的平民教育家深深知道———不懂穷人,就不会懂得中国。正如两年前温家宝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指出:“没有农村的小康,就不会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不会有全国的现代化。”

显而易见,提出“穷人教育学”的目的在于维护社会起点公平,在于让每位公民都有机会站到知识巨人的肩膀上创造。从这方面说,无论是“穷人经济学”,还是“穷人教育学”,归根到底都是在践行“穷人政治学”。任何有所作为的政治,都不能抛弃穷人,都应该知道本国最贫困的地方在哪里,并补足这块短板———有良知的政治家都知道,一人贫穷,整个国家都不富有。(新京报社论)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