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日本于丹热? 传统文化“虚火外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国际在线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针对有媒体关于“于丹‘论语热’烧到日本”的报道,《日本新华侨报》日前刊文提出质疑,认为或许确实有日本人称于丹为“女孔子”,但这最多是社交礼节上的客套,日本人能否接受于丹的这种“解读”,还是一个未知数,根本就没有必要将这当回事,拿起放大镜大吹特吹。(8月9日《人民网》)


老实说,前段时间媒体炒作日本人尊称于丹为“女孔子”时,笔者就觉得很可能言过其实。这倒不是笔者有先见之明,实在是因为可信度太低。试想,自唐以降,日本就是一个尊崇儒家文化的国度,孔子与《论语》在该国政治与民众日常生活中的影响颇为巨大和深远,这样的民族怎么会浅薄到视生吞活剥的“于丹心语”为经典,甚而将于丹与孔子相提并论的地步呢?

如今,当“女孔子”一说被证明是捕风捉影的时候,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有人要夸大于丹现象在日本的影响?为什么国内“于丹热”这种文化浮躁现象难以降温?为什么“女孔子”明明是国人心愿却偏要假外人之口说出?

“于丹热”刚刚兴起,有识之士就指出,“于丹心得”不过是对经典的通俗化甚至是庸俗化解构,其中不乏误读、误解甚至歪曲经典原著之处。不过,这样一种理性的声音在媒体对“于丹热”的推波助澜中,很难引起广泛的认同。由此,一种貌似传统文化复兴的虚假繁荣,不仅延续至今,而且像一针强心剂,升腾了部分国人对传统文化的盲目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正是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下,“于丹”畅销海外、誉满他乡,成为一些人迫切的期待。于是,从“社交礼节上的客套”中搜寻微言大义,由“风起”联想到“雨来”,顺理成章地成为一种必然。

近年来,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已成为一种时代呼唤。“于丹热”及类似的文化现象,既是这种时代呼唤的产物,也是这种时代呼唤的推动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讲,“于丹热”是有进步和积极意义的。但同时,我们不能不看到,“于丹热”之类,仅仅是一种浅层推动,说得严重一点,只是泡沫化推动,永远不可能替代滚滚江流的实质性意义。

要真正复兴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成为国际范围内浩浩荡荡的文化潮流的主旋律,必须依靠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整体竞争力的提高,依靠中华传统文化的实质性自我完善与自我创新,依靠广大国民文化自觉和文化素养的不断提升。坦率地讲,这样一种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尚远远没有形成,因此,在当今中国的发展阶段,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乃至在国际文化大潮中劈波斩浪,依旧任重道远。

明白了这一点,再回过头来看被虚幻出来的“日本于丹热”,就会发现,不但十分可疑,而且十分荒唐。“于丹热”温度的居高不下,暴露了国人在复兴传统文化大业上的浮躁与功利;炮制“于丹”热销海外的文化“虚火”,反衬了某些国人盲目的文化自信与底气不足的文化虚荣。

还是《日本新华侨报》说得好:传统文化中,精华和糟粕并存,要向海外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首先要做的应该是静下心来,认真梳理自己的文化发展脉络,而决不是盲目的自吹自擂。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