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焦点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左手抓研究右手写小说 学者教授搞创作引起关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学者从事小说创作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值得关注的文学现象。在日前举行的“长篇小说《海殇》、《汤汤金牛河》研讨会”上,由于两部小说的作者都是高校从事教研工作的教授,自然又引发了与会者对学者“左手搞研究,右手写小说”现象的一场讨论。学者写小说,究竟是不务正业,还是创作与研究互补,对教研有所裨益?
  学者创作丰富小说境界
  汪应果教授是南京大学中文系退休教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祖父参加过甲午海战,父亲曾是“海琛”“海容”号帮带、长江舰队的参领。经过多年酝酿积累,他创作了系列长篇小说《百年海梦》第一部《海殇》。另一部小说《汤汤金牛河》的作者杨剑龙则是上海师大中文系教授。他根据自己在江西插队务农,在大山里放木排竹排的经历,创作了长篇小说《汤汤金牛河》。
  来自全国部分高校的学者认为,在当下小说“枕头、拳头、帝王将相”比比皆是的情况下,两位教授以其精深的文学修养,写出了富有人文气息的“文人小说”,提升了小说的审美情趣。华东师大教授杨扬认为,作为研究文学的学者,两人评价过很多其他人的作品,却能够推倒已有的程式开始自己的创作,并通过完整的作品呈现,难能可贵。
  研究创作可以互补互助
  近年来,学者从事文学创作渐成风气,汤吉夫、曹文轩、马瑞芳、王晓玉、阎真、王宏图、葛红兵等学者在小说创作界都有一定的影响。事实上,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许多作家都同时从事着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理论研究的工作,“五四”后,作家的创作和研究才逐渐被割裂开来。尤其是随着学科越来越细化,学院评价体系越来越强化,在大学从事文学创作往往被认为是不务正业,既不能作为职称晋升的材料,更不能获得科研奖励,作家与学者的身份在当代社会越来越泾渭分明了。上海师大王纪人教授指出,听故事、说故事是人的本性,写小说也是来自于人的天分,研究和创作完全可以互补。而具备一定的创作体验,对于从事文学评论和作家研究也很有裨益,至少可以更真切地体会创作的过程和感受,使文学批评不至于隔靴搔痒不着边际。
  评判标准不在作者职业
  也有专家认为,学者和作家在工作性质、职业习惯、生命方式和思维方式等等方面,是近乎相反的两种人,要完成两种角色的兼容绝非易事。上海师大中文系副教授钱文亮提出,学者写小说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小说的题材内容基本不离学院知识圈子的生活,不容易引起更广大范围的人群共鸣。学者的工作相对更重视实证,强调逻辑,追求对于事物与人生清晰明确的合理化解释,而小说最基本的文学性维度却在于感性、形象。所谓“可信者不可爱,可爱者不可信”,能将二者统一起来,确实不容易。
  一位读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阅读注重的是小说本身而不在于小说作者的身份,小说写得好不好,故事好不好看才是关键要素。不论是从事什么职业的人,他的作品好不好,最终还是由读者和市场来评判。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