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重现儒家的革命思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深圳特区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读蒙文通的《经学抉原》
在儒家思想流派中,向来有“古文学派”、“今文学派”之分。先秦儒家的两派——号称秦代“焚书坑儒”以前用篆文记载“经”的“古文学派”更注重儒家礼仪,而由存世的老儒凭记忆口授“经”的“今文学派”则注重阐发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由此,二者的观点差异也日渐明显——今文学派可说是先秦儒家理想派的继续,古文学派可说是先秦儒家现实派的继续——换句话说,今文学派出于孟子学派,古文学派出于荀子学派。
事实上,无论是尊今抑古或是尊古抑今,都不是单纯的学术问题。蒙文通的老师廖平先生以“礼制”的不同来区分今古学,深得后世推崇。在《经学抉原》中,蒙文通则在老师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经学之要在制度不在名物”,“先秦重在理论,汉代详于制度。只有理论而没有制度,理论就是空谈;只有制度而没有理论,制度就会失去意义。故理论和制度必须综合起来研究,而后才能认识其思想全貌”。可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非是西方的舶来品,重实干、轻空谈一直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安乐哲教授说,美国人要想了解孔子,请读杜威,中国人要想了解杜威,请读孔子——儒家的经世致用,与今日美国之实用主义,实在是如出一辙。
由于身逢千年巨变的晚清末年,中国社会矛盾的急剧激化、社会变革的风起云涌使蒙文通更多地考虑了儒家思想中的变革之学。注重“制度”与“思想”,是当时知识分子的热门话题。由此,他在考察廖平所说的今文学中鲁学和齐学这两个派别时,提出今文学中的内学,即“纬书之学”的重要性。在他看来,“内学”中蕴含着儒家的“微言大义”,而“外学”不但背叛了今文学的革命思想,也不研究“礼制”,陷入了“分析文字,烦言碎辞”的烦琐哲学之中。在社会相对稳定的中世纪时代,今文学家为了服从于统治者的需要,屈服于统治者,把今文学的斗争性和革命性都抹杀掉了,背叛了今文学的宗旨——“今文学本是富有斗争性的,而董仲舒放弃了这一点。降低了儒家的理想要求,因而对专制君主没有危害反而有益,所以董仲舒的儒学是妥协的、让步的了。这就无怪乎汉武帝不但能接受反而加以推崇。”
从治史的学者到关心社会的思想家,蒙文通先生并非第一位。但与大多数思想史家不同的是,蒙文通犹喜撰述从未被人注意的思想家,辨其本源,考其流变,进而论其在历史中的影响。例如,他曾考察齐人甘忠可的《太平经》,指出甘忠可将今文学的《齐诗》和京房《易传》中的“革命”思想引入了道教,并成为黄巾起义的指导思想——“到成帝时,齐人甘忠可造《天官历包元太平经》十二卷,以教夏贺良、丁广宽、郭昌诸人,於是解光、李寻也竭力宣传这一套学说,这些人都是今文学家。后来也因此而遭到诛杀或灭死一等的处分。《太平经》的思想,对于汉末的农民起义实质上起了极大的作用,可说《太平经》是倡导农民起义的巨著。”
在这样的情况下,“秘密”流传的内容才是今文学的真谛,而“公开”流传的反倒不足为凭。为此,蒙文通却更注重以经治史,以史注经的研究方法,在考察古代经学时,将“制度”与“思想”合为一体,提出了“托古改制”之说,使古代经学有近代政治思想色彩——“革命”思想导源于孟子的“民本主义”——所谓“革命”就是“易姓改代”,诛伐暴君,革除其统治权,而且,今文学的“井田”、“明堂”、“辟雍”、“封禅”、“巡狩”等制度,一直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制度——而这些制度,则包含着“明堂议政”“一律平等”等现代的民主观念,是为民治、为平等的学说——儒家的种种革命思想,在他的发掘与阐释下获得了新的生命力。刘小枫曾言--我钦佩的思想史家是洛维特、伯林,中国的思想史家是蒙文通、顾颉刚。尽管方法和思想立场不同,他们都是从问题出发,因而有所推进和发明——这正是对先生最为中肯的评价。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