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考古联想 » 正文

明品生活网:4000年前青海有面条 古人驯龙是扬子鳄?(4)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利用遥感技术测绘的殷墟遗址图像。  
 
    专家观点

    历史遗存不说假话

    这次规模空前的“考古中华”展,将给公众带来什么样的体验和认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界权威刘庆柱先生告诉记者,近年来考古界和公众在认识上常常发生误会,而这次展览将是考古界和公众的一次对话。

    我们这个民族的凝聚力在哪里?刘庆柱自问自答说,首先要有共同的记忆,这种记忆就是历史。怎样正确的认识历史,通常有两种解读方法,一是通过文献,一是通过物质遗存。过去,我们主要通过文献对历史进行解读。然而,文献是人写的,往往受到个人取向和时代的局限。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证明,文献中的历史,我们老百姓记忆中的历史是错误的。     

    他举例说,比如梁启超用文学化的语言形容“中华文明5000年”,但对陶寺文化的研究表明,可以追溯的文明距今不过4300年。过去我们读杜牧的诗,总认为阿房宫三百里是楚霸王烧的,可是现在的考古发现证明,阿房宫根本没有建完,也没有被火烧过。这也是曹操墓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争议的原因,在小说里他是个奸臣,人们根据错误的历史知识认为“72疑冢”才符合他的个性。

    什么是历史的真实?考古实物不会说假话。刘认为,考古展可以告诉观众,历史学作为一门科学,在考古新资料的不断发现中、多学科结合新方法的不断应用中、学科理论的不断创新中,能不断纠正不正确、不准确的“人类记忆”。这个“考古中华”的展览,汇集了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作为国家最高考古研究机构60年来的成果,颠覆了一些人对于历史的错误认识,可以说是科学地恢复了我们民族的集体记忆。

    本报记者孙文晔 图李继辉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