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评论:文艺创作要学学王家卫的“慢和尊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文艺创作要学学王家卫的“慢和尊重”   
  “功夫都不是白花的,要达到一定的水准,慢和时间都是必须的。 ”近日,著名电影导演王家卫在接受媒体采访谈及他拍戏进度迟缓时表示,慢也是一种尊重。对此,笔者深表赞同,在这个许多事情好像都变得有些短平快、略显浮躁的时代,要做好中国电影、讲好中国故事,艺术工作者们理应多学学这种“慢和尊重” 。
  王家卫执导30年,只产出10部电影,每一部作品都要精雕细琢,一次次打破他自己的制作时间纪录, 《一代宗师》前后更是筹备13年之久,拍摄历经3年时间。这种“慢工出细活”的认真态度也让他收获了诸多赞誉和奖项。然而再看看当下的不少影视制作,却正好与之相反。某些作品一味追求速度和经济收益,都成了“快电影” 、 “快艺术”了,一部本来需耗时两三年的电影,因为市场需要,一年时间就推向了市场;本需精心打造的剧本,有编剧却能一年写出好几部。但是,“快”让作品数量不断攀升,却出现了“质”的不足,比如影视剧中的硬伤:在乾隆年间,剧中人物动不动就出现唱京剧的场面,这可能吗?京剧在那时还没有形成。而清代官员家中竟然挂着毛泽东的诗词,上世纪80年代的音像店挂着郎朗的海报……如此硬伤连连、穿帮频出的影视剧,又怎么能讲好精彩的中国故事呢?由此,不禁让人感叹:我们过多将“快”和数量当做艺术的成功和辉煌,属于我们的艺术初心、艺术淡定、 “耐得住寂寞”的艺术静气,还有多少呢?这些早被浮躁、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取代了。心不平,气难和,艺术灵感就难以激活,精品就不容易得到。这些年,我们的国产电影精品不多、烂片不少,与这种艺术风气和心浮气躁不无关系。
  笔者以为, “慢和尊重”是浓厚的艺术敬畏感,是将艺术需要和观众需要放在第一位,用最饱满的艺术良心善待电影、尊重创作; “慢和尊重”是精雕细刻,是对工业化效率的一种朴素的回避和躲闪,是对电影品质、艺术品质的坚守;“慢和尊重”更是对热闹非凡的“快电影” 、“粗糙作品”的一种提醒:我们不能沉溺在“萝卜快了不洗泥”的粗制滥造中,丢了艺术匠心,失了艺术平常心,成了“市场化的奴隶” 、 “收视率和票房的仆人” 。多学学王家卫的“慢和尊重”吧!文艺工作者需要让自己的创作态度老实一点,多一些艺术敬畏,成为雕刻时光、雕刻艺术灵魂的“手艺人” ,要宁可慢一点、稳一点、扎实一点,也要让中国电影、中国故事更精彩!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