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焦点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作家路遥逝世15周年:纪念,是为了继续前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11月17日,作家路遥逝世15周年纪念日。当天,陕西文学界众多知名作家及热爱路遥的读者冒雨聚集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表达哀思。同一天,在路遥的母校延安大学,路遥文学纪念馆正式开馆。连日来,各大网站也纷纷开设了路遥纪念专题,众多网友通过各种形式,表达对这位英年早逝的黄土地之子的哀思之情。
“时隔15年,人们依旧没有忘却路遥,不约而同地自发纪念,对于一位作家来说,这是一种难得的光荣。”有读者这样感慨。
“纪念路遥的热潮,与其说是一个单纯的文学事件,不如说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一种可以反过来照见我们心灵的文化现象。”有专家这样评说。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原副所长、文学评论家何西来看来,路遥的作品是靠苦难来涵养的,苦难给了他坚强的性格,充实了他创作的内容。路遥不仅仅是一个作家,更是一个思想者,一个崇高的殉道者,他把作品写入了几代人的心里。
陕西省作协名誉主席陈忠实认为,路遥的世界是由劳动者构建的“平凡的世界”,他在当代作家中能最深刻地理解平凡世界的人们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一位出生于陕西的网友在他的博客中这样写道:“我中学阶段是在铜川矿务局度过的,就是路遥写《平凡的世界》第一部所隐居的那个地方。作为一个在矿区长大的孩子,我深深知道一个城里人能在这里苦熬一年,而且还要天天写作是多么不容易。后来,我读了他的文章《早晨从中午开始》,路遥在文中描述了创作完《平凡的世界》的那一刻:他来到卫生间,用热水洗了洗脸。几年来他第一次在镜子里认真地看了看自己,他竟有些认不出自己了――两鬓有了那样多的白发,脸上的皱纹横七竖八,苍老,憔悴,像是一个老人……多年来,每当我一边读着《早晨从中午开始》,一边忍不住流泪的时候,我知道,我的内心早已经不由自主默默把他当做亲人了。”
更多的网友则通过对路遥的纪念,对当下的“文学生态”和一些人的精神状态进行反思。
一位网友这样说:今天,我们为什么纪念路遥?因为,路遥是一个用心在为人民写作的作家。反观当下,低俗化写作盛行,文坛争论辱骂不绝于耳。我们再难寻觅到从路遥作品中可以读到的那一种真诚而温暖的力量,那是根植于这片土地上、砥砺生命的一种力量。
一位年轻的网友说:今天,我们为什么纪念路遥?因为,他是一个自强不息、有理想、有热情的人。路遥,连同他笔下的人物,一道成为了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价值取向多元化、人心浮躁的当下,路遥让我们重温了那份来自内心的声音,把我们,特别是青年的目光引得更远,那里不仅是我们个人的方向,而且是一个民族自强不息的方向。
纪念路遥,正是为了明天更好地前行。(记者 吕绍刚)
人物小传
路遥,原名王卫国,1949年12月3日生于陕北山区清涧县一个贫困农民家庭。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开始文学创作。
1980年发表《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后被改编成电影,轰动全国。1991年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路遥因此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路遥的主要作品还包括短篇小说《月夜静悄悄》、《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夏》;杂文集《早晨从中午开始》、 《路遥小说选自序》、《关于〈人生〉的对话》等。
1992年11月17日,路遥因病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年仅42岁。
11月17日,作家路遥逝世15周年纪念日。当天,陕西文学界众多知名作家及热爱路遥的读者冒雨聚集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表达哀思。同一天,在路遥的母校延安大学,路遥文学纪念馆正式开馆。连日来,各大网站也纷纷开设了路遥纪念专题,众多网友通过各种形式,表达对这位英年早逝的黄土地之子的哀思之情。
“时隔15年,人们依旧没有忘却路遥,不约而同地自发纪念,对于一位作家来说,这是一种难得的光荣。”有读者这样感慨。
“纪念路遥的热潮,与其说是一个单纯的文学事件,不如说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一种可以反过来照见我们心灵的文化现象。”有专家这样评说。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原副所长、文学评论家何西来看来,路遥的作品是靠苦难来涵养的,苦难给了他坚强的性格,充实了他创作的内容。路遥不仅仅是一个作家,更是一个思想者,一个崇高的殉道者,他把作品写入了几代人的心里。
陕西省作协名誉主席陈忠实认为,路遥的世界是由劳动者构建的“平凡的世界”,他在当代作家中能最深刻地理解平凡世界的人们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一位出生于陕西的网友在他的博客中这样写道:“我中学阶段是在铜川矿务局度过的,就是路遥写《平凡的世界》第一部所隐居的那个地方。作为一个在矿区长大的孩子,我深深知道一个城里人能在这里苦熬一年,而且还要天天写作是多么不容易。后来,我读了他的文章《早晨从中午开始》,路遥在文中描述了创作完《平凡的世界》的那一刻:他来到卫生间,用热水洗了洗脸。几年来他第一次在镜子里认真地看了看自己,他竟有些认不出自己了――两鬓有了那样多的白发,脸上的皱纹横七竖八,苍老,憔悴,像是一个老人……多年来,每当我一边读着《早晨从中午开始》,一边忍不住流泪的时候,我知道,我的内心早已经不由自主默默把他当做亲人了。”
更多的网友则通过对路遥的纪念,对当下的“文学生态”和一些人的精神状态进行反思。
一位网友这样说:今天,我们为什么纪念路遥?因为,路遥是一个用心在为人民写作的作家。反观当下,低俗化写作盛行,文坛争论辱骂不绝于耳。我们再难寻觅到从路遥作品中可以读到的那一种真诚而温暖的力量,那是根植于这片土地上、砥砺生命的一种力量。
一位年轻的网友说:今天,我们为什么纪念路遥?因为,他是一个自强不息、有理想、有热情的人。路遥,连同他笔下的人物,一道成为了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价值取向多元化、人心浮躁的当下,路遥让我们重温了那份来自内心的声音,把我们,特别是青年的目光引得更远,那里不仅是我们个人的方向,而且是一个民族自强不息的方向。
纪念路遥,正是为了明天更好地前行。(记者 吕绍刚)
人物小传
路遥,原名王卫国,1949年12月3日生于陕北山区清涧县一个贫困农民家庭。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开始文学创作。
1980年发表《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后被改编成电影,轰动全国。1991年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路遥因此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路遥的主要作品还包括短篇小说《月夜静悄悄》、《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夏》;杂文集《早晨从中午开始》、 《路遥小说选自序》、《关于〈人生〉的对话》等。
1992年11月17日,路遥因病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年仅42岁。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