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提泰山为“国山”戳了哪个马蜂窝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国学网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在正在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我们的泰安代表王元成在多名代表的附议下,向大会提交了将泰山定为“国山”的议案。这则新闻在被东南日报报道以后,竟然成了众的之失,引论了新闻媒体的广泛报道和许多网友的哗然和指责。在我看来一个很正常、很不错的提案,却引起了这么大的麻烦,在这里我不妨说说其中的问题,分析一下大众的心理。
一、王元成提泰山为国山的提案没有错并且很有意义
1、这是正常的人之情感:王元成作为一个泰安人,比外地人更加热爱泰山,这是人的情感,一个正常的人、正常的泰安人,为何不能把这种热爱说出来,为何不能为心中所热爱的泰山争取应该的荣誉?
2、泰山,应该是中国的“国山”,且不说泰山是中国第一个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且不说泰山是联合国命名的世界地质公园,且不说泰山石敢当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地位。因为泰山在中华历史中、文化中、信仰中、代表地域中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也是唯一的。
先从泰山和中华历史的关系,从尧舜开始,泰山就是天下九州之一兖州的镇山,到了西周的时候,只有周天子可以拜祭泰山,而从秦始皇开始,历代皇帝无一不亲赴泰山,把祭拜泰山作为一件政治大事,把泰山推崇为天神和大帝,即使是满清王朝,虽然他们从长白山来到关内,仍然把泰山作为祭拜的对象,其中清乾隆皇帝十次祭山,六次登顶,“泰山位长群岳,称宗最古,表望最尊”就是乾隆的文字。由此可见,泰山与国家政权关系之密,历史延续之长,社会影响之大,确乎是其他诸山难以比肩的。  
泰山所代表的中华文化和精神,“人固有一死,或重如泰山,或轻于鸿毛”“责任重于泰山”。泰山,它已经成了一个符号,对于世界,它代表中华,象征中华文化的缩影(世界上第一个文化和自然双遗产、中华第一山);对于家庭成员,它象征岳父(泰山大人);它象征责任(责任重于泰山);对于国家和社会,它象征稳定(稳如泰山);此外它象征价值(人死有轻于鸿毛,有重于泰山),象征沉重(泰山压顶);它象征权威(泰山北斗、有眼不识泰山)。它自古就是历代帝王膜拜的唯一名山。汉武帝就发出了" 高、大、壮”的惊叹,杜甫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著名诗句,即使有徐霞客什么“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诗句,那也是“有眼不识泰山”的缘故。
3、泰山作为国山受到过许多名人、学者的推崇,在老百姓心目中已经是国山。老舍先生以及现代学者徐守揆、当代国学大师季羡林、任继愈、作家贾平凹等均曾先后认为,当推东岳泰山为国山。而每年来自海内外到泰山寻根祭祖的游子和华人后裔超过800万。
4、界定泰山国山的地位,有利于保护泰山,增加民族的认同感。泰山作为一座圣山,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近年来被一些利益集团过度的开发和利用,泰山索道的建设就是一个例子。假如泰山定位为国山,势必增强全国人民对泰山的关注和关心,泰山的保护就不是一个地区的问题。
5、界定国山有利于促进泰安地区乃至山东的旅游,有利于发展大旅游经济,作为一个泰安、山东的代表来说,做对家乡有利的事情,有利发展家乡经济的事情,难道就不是从民生的角度出发吗?
因此,泰山已不仅仅是一座自然之山,更是一座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从这一角度看,泰山被确立为“国山”,乃实至名归,当之而无愧。王元成只不过说出了人们的心声和自己的愿望,他没有错。
二、为何提议泰山卫国山遭炮轰?
1、新闻报道的不客观性和不准确:作为第一个报道此事的东南日报,无意中或者有意犯了两个错误,一个是职业的素质问题,一个是行业道德问题。首先,把代表提出的定位为“国山”报道为命名为“国山”,从而混淆了概念,误导了舆论,从记者文中可以看出,记者是站在从先入为主的观点背景下来报道此事的,从而使许多热爱泰山的学者也因不能忍受泰山改名而加入了炮轰大军。
2、外地人的吃醋心理,泰山的地位是任何一个山不能代替的,他们不能忍受泰山在山东、在泰安为当地人所带来的任何好处,泰山为什么不在我的家乡?凭什么我们不能靠山吃山?这种心理代表了一种普遍的酸葡萄心理。因此,如果泰山继续升华或者实至名归成为中国的国山,心里就是不好受。特别是对于家乡也有一个山头的那种人,比如黄山、衡山、长白山等地的人,这种心理可能更强烈一点。
3、这个提议不该是泰安人提,我想,如果同样的议案,换作北大教授、外地的学者...等,以一个第三者、无关自己者的身份提出来,可能会更容易让酸葡萄心理的人接受或者哑巴吃黄连。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