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评论:“先救谁”的道德考题没有标准答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现代金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母亲与女友同时落水,你先救谁?”近日,2015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公布,试卷二考题中,母亲和女友不是落水了,而是身处大火之中。不少考生在网上感叹,称考题奇葩、雷人。(9月22日《广州日报》)
  我倒不觉得这样的考题奇葩、雷人。众所周知,很久以来就有一道经典的考题,把无数人置于两难之境:假如母亲和妻子一起掉进河里,你先救谁?我们一般认为这是一个道德考题,把人性放在道德的火山口上炙烤,残酷得令人无从作答。国家司法考试将这一道德考题转换为法律考题,让考生从法律责任的角度加以分析,测试考生对“不作为犯罪”的理解和把握,应该说是有意义的。
  回到道德层面来看这道考题。现实中,有人真的遇到了这样的考验:2012年7月22日,安徽肥东县一名男子与妻子、母亲坐船时意外坠河,只有这名男子会游泳,先救谁?他先救妻子,然后救母亲,两人最后都得救。事后,母亲没有责怪儿子,反而心疼他。但父亲对儿子的做法则感到不满,其理由不仅在于老伴年老体弱,更关键的是“老婆可以再找,母亲只有一个”。
  父亲的想法显然有问题,在万分紧急关头,儿子以最快速度奋力救人,根本来不及权衡,事实上也无法权衡,毕竟,母亲和妻子都是血肉相连的亲人,并不存在应该先救谁、不该先救谁的问题。当然,话虽这么说,但以后儿子面对妈妈时,心里是否有一丝无法消解的愧疚?反之,如果他先救妈妈后救妻子,今后夫妻之间会不会心生难以言说的芥蒂?

  所以只能说,“先救谁”这个经典的道德考题,其实并没有标准答案,无论先救谁都是正确的选择,只要是奋力救人,不管结果如何,救人者都不应该受到谴责——这与国家司法考试的标准答案是一致的:当母亲和女友同处危难时,无论是为救女友而未救出母亲,还是为救母亲而未救出女友,都不构成“不作为犯罪”。在这个千古难题上,法律与道德体现出了一致性。
  如今,常有一些热恋中的女子,拿“假如我和你妈妈一起掉进河里,你先救谁”的千古之问考验男友。其实,提出这样的问题相当于设置“道德陷阱”,本身就有点不厚道。因为,只有在现实中遇到这样的考验时,人们才被迫在万分紧急关头下意识地作出选择,而没有遇到这样的考验时,人们根本无从作答,也不需要作出选择。这就像《论语》中记载的孔子与一名学生的对话——学生问孔子,要是有人告诉一个仁义之士,说有人掉到井里了,这个仁义之士是否该跳下井去救人?孔子没有回答,而是批评这个学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意思是君子可以牺牲生命,但你不能设局为难他;你可以欺骗一个君子,但不能用这样的难题戏弄他。晏扬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