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国学复兴"不过是场大众狂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国学网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超级女声当下是热点,之前不久,“芙蓉姐姐”也是热点。这样一位年近三十的普通女子,在互联网上贴出几张摆“S”形体态的相片,竟在一夜之间暴得大名,“芙蓉姐姐”的名字,传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好事者在网上成立了所谓“芙蓉教”,尊其为教主。  
   把自己的相片放到网上去,这并不稀奇,不管这相片是正襟危坐的、道貌岸然的,还是摆什么姿态的。但何以网络社会独眷“芙蓉姐姐”?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是在某著名刊物上,接着才发现网上已经四处在传播相片了。诸多看客,对“芙蓉姐姐”最大的兴趣,就是诧异于她为什么如此出名,靠什么如此出名。于是网友们普遍提出的“她为什么出名”的疑问,居然又成为她越来越出名的原因。 
   或许大多数人的生活是沉闷的,他们是那样急切地寻找新的娱乐刺激点,以消遣多余的“里比多”。于是每一个新鲜东西的出现,总会刺激人们的神经,让人们有一个新的话题、新的笑料,满足大众娱乐的狂欢欲望。在“芙蓉姐姐”这一话题下,道德家们道貌岸然地谴责着一个女孩的抛头露脸,在现实中被上司压制得整天抬不起头的小职员有了一个语言发泄的渠道,无聊上网的看客有了一个新的看点。“芙蓉姐姐”于是变成了公众的一场狂欢,变成一个公众娱乐节目。  
   仔细看时下的各种论争,也常见到大众狂欢的意味。从去年开始,一次次关于“国学”的争论便是如此。去年的读经争论、《甲申文化宣言》,标志着新时期文化保守主义的抬头。今年的“国学院”成立,郑家栋教授的案件,又着实让“儒学”、“传统文化”这些术语热闹了一把,很多人甚至提出“国学复兴”的口号。在中国经济发展较快、国际地位有所提高的今天,本土传统文化话语的复兴,可以说是理所必然,势所必至。但是,国学作为一种“学”,如何“复兴”,便不是口号的问题,不是大众甚至政府如何重视的问题,而是怎样切实进行研究的问题。  
   儒学在传统社会是以“三纲”为其政治诉求的,而今天,这种制度设计明显已经不能适应现实需要,更加不能直接拿来改造政治社会。蒋庆提出“政治儒学”并作出一系列乌托邦式的政治设计,康晓光甚至提出要成立“儒教”并且以儒教为国教。我不得不说,那种在目前要把“儒学”变成“儒教”直至搞成“国教”的人,是在书斋里把玩儒学。在真正认识、了解传统之前,这些匆匆忙忙地把一个口号提出来的做法,并不负责任。“国学”话语的众声喧嚣,泛起一阵阵符号的泡沫,充斥着纸媒与网络。那些口号仿佛吸引了公众的视线,但是公众对各种争论的态度,往往只是把那些争论视为一个新的娱乐节目。关于“国学”的各种争论,仿佛很热闹,其实很空洞。 
   “国学”要真正地复兴,需要的首先是真正的沉潜,需要做“礼失求诸野”的调查研究。只有首先切切实实地了解、研究传统,才能真正地认识传统,才能谈得上讨论传统在当下的影响力与传承的可能性。 
   来源:南方日报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