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谈文化与知识分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财经》杂志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王:什么是文化?中国的文化到底是个怎样的文化?我们应该坚持自己的文化吗?
  陈:文化就是一套价值观。就是礼义廉耻信,就是温良恭俭让,就是“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五伦,是先秦时代确立的一整套价值观。一路下来,儒家、道家、佛家,混在一起用,用得很得当,怎么入世,怎么出世,怎么进,怎么退……
  中国文化,你不能说完全没有了。你比如中国重人际关系,就是从五伦里面走出来的。一整套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观念,你再怎么西化,人际关系还是老一套,和西方人际关系不一样。
  现在的贪官污吏,东窗事发,老婆孩子姑嫂婆媳,都给牵连,甚至铐进去。这就是人伦关系给闹的。结果呢,有的判了,有的私了。怎么会呢?还是人伦关系:他跟官府里的谁谁谁有亲戚关系,朋友关系,上下级关系,钱的关系。一走关系,出事了,或没事了。
  很厉害。你法制再弄,再完善,碰到人际关系,变形,变质。要好几代人才会逐渐改变。农村还是那样:你姓什么?你是外乡人?
  另一个对文化的定义,是用留下来的艺术品去界定,文学、音乐、绘画。
  中国真正的音乐是周朝的音乐,到汉代失传了。后面的音乐,再没回到那个高度。元剧,失传了。明的昆剧,也几乎失传了,京剧才不到两百年历史,早已没落了。文学呢,整个语言变掉了。古文完全失效,连白话文都变质。当代所有小说家,60岁以下的,你看吧,一下笔,全是1949年以后的白话文,1979年以后的文艺腔。
  但西式的长篇短篇小说起来了,所谓新文学。有的写得很好,我看了非常感动。但看过就忘了,除了故事梗概,全忘了。不会一读再读,不会吟咏再三。古文,随时看,随时感动。
  国画在:作为画种、工具,还在。但是山水画背后的道家精神和生活方式,没了,剩下一个样式。油画之类起来了。几万人在吃油画饭。马上要开油画大展了,像煞有介事。
  各种民族文化、民间文化,正在迅速灭绝。剪纸、秦腔、河北梆子,几千种玩意儿,每天都在消失。只剩下几个人在弄,那几个人一死,就没人弄了。所以国家现在申请要保护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录音,录像,存起来。
  ……
  这个民族忒着急了,急惨了。怎么这么落后呢,想得出的办法,使得出的劲,都要上。“五四”运动本来是启蒙,后来变成救亡。一定是救亡更要紧。人口这么多,国家这么弱,怎么办!文化?该灭的灭,该忘记的就忘记。
  现在能做的是,保护一点,装装门面,就不错了,还能算个景点,旅游赚钱。
  价值观、行为方式,还是活的“中国文化”。议而不决,说的不做,做的不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坑、蒙、拐、骗——还得加上“瞒”——全是中国文化。聪明极了,什么都能对付,没问题。 
  王:知识分子在我们的社会中是否重要?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陈:罗兰巴特说:“知识分子是社会的渣滓。”这就是西方知识分子的厉害。中国不然。中国没有这样的“渣滓”。
  知识分子的概念是外来的。中国古代有士大夫、文人、官僚、隐士,都可以笼统称作知识分子吧,但不是西方的intellectual,“intellectual”指的是良知、立场,就像陈寅恪讲的:“独立之思想,自由之人格。”在这种前提下,知识就是道德。 
 
  王:有一种说法知识分子是社会的牛虻,要刺痛并唤醒民众。
  陈:我不觉得今日中国知识分子能够唤醒大多数人,这都是启蒙时代、革命时代的说法。在今天的信息时代、和平年代,知识分子能在大众里不迷失,就很不错了。
  大众倒是一直在影响知识分子。大众醒来时,知识分子还在睡觉呢。
  今天的知识分子能够做到孔夫子说的“和而不同,群而不党”,就非常不错了。
  做得到么?现在有的知识分子顶要紧就是学位、入党、当官,有人不是唤醒民众,而是怎么利用民众刮点钱——这类人可能不及百分之一吧,但中国官员的百分之一,是何其庞大的数量——现在,被推上法庭的许多官僚都是大学毕业,好多还是清华的。
  中国有得是人才,没有渣滓。
  儒的传统,弄学问是为“治国平天下”,怎么治?就是入仕。余秋雨说了一句“致仕”,以为那是去做官的意思,给一国学分子奚落,说“致仕”乃“辞官”之意。上海作家小宝同志出来圆场子说,哎呀,别太计较吧,老余又不是国学家。
  当今中国哪位知识分子乐意“致仕”?总之,学位、职衔、声名,和知识分子——或者你所谓的“牛虻”——一点关系也没有。■
  摘自《陈丹青 艾未未:非艺术访谈》,参见“本刊4月荐书”。文中“陈”为陈丹青,“王”为采访者王宝菊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