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评广场舞争议:体现两代人文化的代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山东商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一个现象引发热议的背后,往往有着诸多的因素。广场舞扰民现象即是如此:中老年人娱乐方式单一、空巢老人寂寞之余抱团取暖、缺乏足够的学习能力……这些恰恰是广场舞扰民现象的根本原因。本报记者近日采访了多位专家学者,希望能够对这一现象背后的问题,进行一次深刻的解读。  
  扰民:能否归之于公德缺乏?
  每天早晨六点,武汉大学社会学系的讲师谢天,总会被楼下广场舞大妈们那高分贝的音乐声吵醒,伴随着“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绵绵的青山脚下花正开”的节奏,谢天只能无奈的起床洗脸刷牙,准备上班。
  这样的情况让谢天颇为头疼,尤其是孩子出生之后,“本来每天就休息不好,再这么一闹,很是痛苦。”尽管对于小区的广场舞扰民很不满,但是谢天并不同意所谓的“公德匮乏”说:“很多人在指责这些跳广场舞的大妈没有社会公德,但是我不这么觉得。”谢天明白,这些所谓的大妈们,并非没有公德,只是因为有些“寂寞”,他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情,一位外地人向广场舞大妈问路,大妈很是热情的将这位问路者带到了车站,甚至看着对方上了汽车才回去。“人都是群居动物,需要一种表达,一种亲密的关系。”几年前,还是学生的谢天曾参与过一次“邻里关系冷漠”的社会调查:“很多中老年人,一谈到这个问题,都是痛心疾首,认为现在的年轻人变冷漠了。”但是调查的事实却恰恰相反,尽管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串门现象少了,但是邻里之间,尤其是年轻人之间的交流却始终存在:“比如说通过网络或者电话,利用BBS、QQ群、短信等方式,邻里之间依然有交流,只是方式改变了而已。”
  因此谢天对于广场舞大妈们的表现,显得很是宽容:“她们只是习惯使用以前的方式进行交流而已,这并没有什么不妥。”
  谢天有时候也留意过大妈们的表现:“往往是几个大妈经常一边跳舞,一边聊天,柴米油盐,孩子孙子,给人的感觉挺和气的。所以我觉得在讨论广场舞扰民的时候,不能给他们扣上没有公德的帽子,而应该理性的看到,他们只是在使用他们习惯的交流方式而已。”
  流变:动作越来越简单易学
  事实上,广场舞蹈是舞蹈艺术中最大的一个子系统,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曾有学者考证认为,关于广场舞蹈的起源有两种认识,一种认为早期的广场舞蹈是一种宗教祭祀的手段,是原始社会最为经常的智力活动,而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广场舞蹈产生于人类早期的生产劳动中,中国的每一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广场舞蹈形式。
  无论是哪一种说法,一个可以确定的事实是,广场舞蹈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承,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舞蹈的形式和内涵也有了较大的变化。“其实关于广场舞,这些年的发展变化是非常快的。”山东省社科院人口学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员田杨曾查阅资料发现,在1997年,国家相关部门曾下文指出,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应该加快建设步伐:“从那个时候,广场舞其实已经在全国各地出现了。”
  只是与如今动辄放着凤凰传奇神曲的广场舞不同,早期的广场舞多以交谊舞为主,或者是一些独具地方特色的舞蹈方式,例如扭秧歌、腰鼓舞等等,而参与者也是各个年龄段皆有。“随着时代的进步,广场舞也在变化,尤其是2000年之后,生活压力的逐步增大(生活方式的改变),让不少中青年人退出了广场舞的圈子,广场舞的主要舞者也逐渐成了中老年人,而在动作上也变得越来越简单易学,成为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老年人群体活动。”田杨表示。
  流行:成本较低,适合交流
  广场舞为何会如此流行?田杨曾对广场舞现象进行过几次小型的调查,在她看来,广场舞的流行是多方面的:“首先一个是经济方面的因素,很多社区的广场(广场舞的活动空间)都是免费的,最多每个舞者每月交个三五块钱,就可以去跳。”田杨表示,目前不少中老年人虽然生活条件不错,但是他们始终保持着“勤俭”的生活习惯:“其实旅游、登山、一些室内健身活动等娱乐休闲方式也很适合中老年人,但是这样的休闲方式成本(相对)比较高,很难被大多数人接受。”此外,在田杨看来,如今参与广场舞的中老年人,并不仅仅只是为了健身:“更像是许多寂寞的老年人在一起抱团取暖。”近年来,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压力较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很难有足够的时间陪伴自己的父母:“尤其是现在大多数城市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空巢老人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因此广场舞成了他们交流和相互精神慰藉的一种方式。
  家住黄台某小区的62岁的周女士,是一位狂热的广场舞爱好者:“关键是回家也没什么要干的,孩子很少回来,跟邻居的接触也少,所以去跳舞,不但健身,还可以跟很多同龄人一起聊天。”更为重要的是,如今中老年人的娱乐方式较少,活动场所匮乏则是造成广场舞流行的主要原因。曾在韩国留学的田杨留意过,在韩国的各个城市,虽然广场很多,但是鲜有大量的老年人聚集:“因为韩国政府为中老年人准备了很多娱乐文化活动场所,而且不少娱乐活动场所都在室内,因此不会出现像中国的这种情况。”2009年,曾有机构对于中国的中老年人进行过调查统计,结果发现中老年人的活动场所不仅十分有限,而且分布不均,设施短缺,利用率也不高。而对于需要文化、技术、经济条件的活动,如打太极拳、打球、书画、学电脑等活动,城乡老年人的参与率均不足10%。农村只有5.7%的老人读书看报,仅有3.3%的城市老人和0.4%的农村老人参加老年大学。在这种情况下,简单易学的广场舞,自然备受中国中老年人的喜爱。“相比起我们的中老年人,韩国的中老年人似乎更懂得享受生活,更会玩,文化活动内容也更多元化一些。”田杨对记者表示:“因为在韩国,他们的教育制度属于终身制,诸如老年人活动中心、终身学习中心、老年大学等机构比较普遍,只要你喜欢,可以随时去学,无所谓年龄。很多城市都有专门的针对中老年人的培训机构,甚至培训内容也会包括教中老年人上网,使用电脑等等。这其实也给我们提了一个醒,我国如今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多为中老年人创造一些可以娱乐开展文化活动的方式和场所。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那么类似于广场舞扰民的现象还会出现。”
  冲突:两代人文化的代沟
  1903年,严复将约翰·密尔(曾译名穆勒)的著作《论自由》翻译成中文出版。不过在当时,国人对于自由一词的含义比较模糊,因此严复将题目改为了《群己权界论》。这很形象生动的对于“自由”进行了一次诠释——“群”者,群体、社会公域也;“己”者,自己、个人私域也;亦即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要区分清楚。“其实用群己权界来谈论广场舞扰民现象,是很合适恰当的。”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系教授张鸣这样对记者表示:“公域讲权力,私域曰权利;公域讲民主,私域言自由,不管是公是私,其自由都有一个限度。因为西方讲究的更多的是个体本位。”
  而与西方社会相反的是,中国自古就是以儒家传统文化为根本,更多的讲究“群体”与“圈子”:“但是群与己的界限,却很少有人关注到。”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城镇化的加速发展,人与人之间,尤其是年轻人与中老年人之间的文化代沟也逐渐的形成:“很多中老年人,都喜欢热闹,这也是我们的传统,因此广场舞恰恰是他们‘凑热闹’的一个方式。”
  而与中老年人的爱热闹的生活方式相反的是,如今的年轻人似乎更加注重自己的权益:“很多年轻人的城市生活已经西方化了,大家都喜欢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私密空间,不被打扰,因此矛盾自然而然的就出现了。”
  年轻人希望自己不被噪音打扰,而中老年人则希望保持自己传统的生活方式:“因此针对广场舞扰民现象发生枪击、泼粪等极端案例也就可以理解了,这其实是两代人文化观念的一种冲突。”
  而这样的情况,或许会在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之后发生改变——当如今的宅男宅女们逐渐老去之后,他们或许会像如今的西方人一样,背起背包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或者是每天宅在家里上网,不过也许到了那个时候,新一代年轻人又会产生新的文化生活方式,与老去的宅男宅女们展开新的“冲突”。
  相关链接
  广州公园明年拟禁止广场舞
  广场舞制造的噪声饱受诟病,成为“全国现象”。12日上午,广州市人大代表视察流花湖公园、越秀公园,为《广州市公园条例》(下称《条例》)的立法进行前期调研,《条例》拟规定公园内临近学校、医院、居民楼、机关办公大楼等区域禁止开展喧闹的健身、娱乐活动,预计明年年底前可正式出台。
  据记者了解,《条例》将对公园划分功能区,将临近学校、医院、居民区等需要安静氛围场所的公园场地划为安静休憩区,不得进行喧闹的健身、娱乐等活动,违者还将被处罚。处罚的执法工作主要由公园管理人员负责。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委主任陈小清表示,在公园内其他区域,将对噪音实施音量控制,尤其是针对高音喇叭,不得超出一定分贝标准,将在调研后,根据调研情况确定分贝标准。“以往公园要管理健身娱乐产生的噪音,容易和市民产生矛盾,今后有法可依,管理起来将更方便。”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