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考古联想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怀集明代兵营遗址传为李自成起义军残部驻扎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怀集文物专家介绍古兵营情况。
 


曾沉睡怀集深山数百年的十几座明代兵营遗址,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被发现,被掀起神秘的面纱。据清代的《怀集县志》记载,清代共有70多座明代兵营。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古兵营大多被毁,目前只幸存十几座。
由于怀集史料没有记载70多座明代兵营的用途,当地百姓口耳相传着两个版本:一是古兵营曾驻扎着李自成残部;二是明代当地瑶民抗击官兵围剿的工事。近日,记者探访了其中几座古兵营,但依然不能确定史实,还有待专家考证。
最大兵营有7个营区
黎红日是怀集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办公室主任,他在文物普查期间走遍了怀集境内的十几座明代兵营,发现它们全部建在地势险要的高山顶,兵营的规模都比较大,小则4000多平方米,大则12000多平方米,“即使是最小的明代兵营起码可屯兵数百人。”
怀集县下帅乡竹六村一座名叫杨达顶的高山中,仍残留着一座明代古兵营,据说这里曾经驻扎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残部。
这座古兵营约26000平方米,共有7个营区,是怀集县目前发现的最大的明代兵营。兵营内分布着20多个工事,还有瞭望台、旗杆石。北面建有一座约3米高的山门,直达下山的必经之路。山门两侧围墙同样约3米高,分别向左右延伸。在营区内还有一口长方形的土坑井,它长5.8米、宽4.5米,目前井已干涸,被泥石流冲积掩盖,四周长满荒草。
竹六村的几位长者告诉记者,杨达顶的古兵营曾经驻扎着闯王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残部,古兵营后来被围剿的清兵攻破,幸存者流落在怀集县的大山沟里,他们就是这些起义军的后代。然而遗憾的是,他们都没有族谱记载这些历史事件。
说法一:
李自成残部
退守怀集兵营
记者在怀集县多座明代兵营附近的村庄采访时,当地的许多村民都说,这些古兵营曾经驻扎着明代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残部。
这些村民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据清代的《怀集县志》记载,明代崇祯年间,李自成部将李过等人曾率残部数万人,自阳山、连山等地退至怀集县境内,在高山筑工事继续抵抗,最后被清兵所灭。
但是,清代的《怀集县志》中没有记载这些工事的位置,只记载怀集县共有70多座明代古兵营。
说法二:
明代瑶民抵抗
官兵所筑工事
记者在怀集县采访时还听到一种说法,该县境内的古兵营是当年瑶民抗击官兵围剿修筑的工事。记者查阅肇庆市和怀集县的史料发现,据记载,明天顺三年四月、成化元年正月,怀集等地的瑶民联合肇庆的瑶民,先后两次攻克了肇庆府城,焚毁了府学宫。
明嘉靖四十三年六月,两广总督府迁到肇庆后,派出大量军队围剿怀集、郁南等地的瑶民。
怀集等地的瑶民为了抗击官兵,可能在深山中修筑了兵营和工事。后来,这些兵营和工事被逐一攻破。
现在,怀集县只有下帅壮瑶民族乡生活着数百瑶族同胞。记者采访了其中几位瑶族同胞,他们称听老一辈人讲过祖先在山上修了许多兵营和工事抵抗官兵。然而遗憾的是,这些瑶族同胞同样拿不出证据证明,那些古兵营是他们的祖先修筑的,怀集县明代兵营用途至今还是谜。(记者 于敢勇 通讯员 谭扬汉 李文华 摄影报道)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