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谁来关注农村文化消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春节长假刚过,2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有关负责人解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按照惯例,这份名字很长的文件有个简称: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而这也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4年聚焦“三农”问题。
  连续14年成为“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可见“三农”问题的复杂性以及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难度。把这种复杂性和难度与文化领域联系起来,就会发现其中也有不少问题。
  从源头上来说,由于先天具有的特点,文化产业的发端和发展很容易集聚在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客观地说,作为文化产业发展根基的文化内容生产和创造确实很难在要素资源高度集中的城市以外的区域展开,但与此不相称的是,文化需求却不以此为转移,在城市地区之外,广大农村地区的文化消费需求不仅存在而且十分旺盛,比如之前就曾有数据表明中国电影的主要观众群体是所谓的“小镇青年”。
  但是,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不仅文化基础设施落后,能够获得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机会较少、便利性较差,而且以资源密集、大城市为特点生产出来的内容和服务也未见得能够很好地满足农村地区居民的文化需求。因此,近些年来,虽然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渐完善,农村居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了保障,但在农村文化消费方面,却实在是被忽视和有缺失的。
  更为可怕的是,当文化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时,封建迷信、赌博、色情等往往会沉渣泛起、乘虚而入,收割空虚的精神世界,并造成极为危险的后果。这些事实都让我们不得不正视农村文化消费的问题——我国农村地区地域广大,在保障农民基本的文化权益之外,对于有限的文化经费不应“撒胡椒面”式地使用,而应当用于建设服务型平台,利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便捷性,鼓励各地按照当地文化特色为农村和农民提供文化服务和生产文化产品,通过小规模但各具特色的方式来满足当地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并进而尝试恢复农村地区原有的文化生态。
  这当然是一项极其浩大的工程,但不论多么难以完成,意识到问题的存在都是好的开始。 林 楠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