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文化的醇香来自“文火慢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现在的影视剧是越拍越快了,一周可以拍出一部电影,两个多月能完成一部三十集的连续剧。原来制作一部影视剧,先要打磨剧本,演员还要有一段时间体验生活,拍摄更是需要持续几个月,过程之艰辛一点不亚于十月怀胎。但现在经常是某大佬带着钱来,说“码”好了若干明星,有时一顿饭的工夫就能决定一部电影上马。到了时间不论剧本好坏都烧香开机,明星直接从机场到拍摄现场,事先根本不做功课,甚至主角不到用替身演员照常拍摄,最后集中几天让主角在绿幕前表演,再用后期手段替换替身的头像。虽然,好莱坞电影也用抠像,但多用在特殊场景,是演员无法在实景中拍摄的情况下才用抠像特技,我们用抠像是因为主角压根儿就没来。片场还有这样的笑谈:主角到了现场,助理提醒他表演时要向替身的语气、动作靠拢,因为替身演的戏份儿已经比主演多。
  影视剧拍摄“快”字当头,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制片方想借着IP(指有粉丝基础,可以改编成影视剧的原初文本,如网络小说、动画片、游戏、电视节目、舞台剧、歌曲等)的热度,尽快制作完成推向市场,似乎过了这村就没有这店,都想找到一条捷径快速“变现”;二是当红演员的档期有限,同时接几个戏分身乏术,只能将每个剧组的时间都压缩,这样一来,“抠像神剧”的出现也就见怪不怪了。
  这些“急就章”式的作品也有7天拍完挣7亿票房的先例,乍一看,项目运作很成功,但从长远来看,伤害的是人们对这个行业的信任度。一方面,这会给行业外的投资人造成一种错觉,以为这种操作方式是可行的,但实际上它只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另一方面,由于这些电影制作大多很粗糙,只会让进影院的观众增加一次“被蒙”的感觉,这其实是在以透支信用为代价!
  有人说“快”也是尊重市场的结果。现在明星迭代很快,观众趣味也在不断变化,作为投资人必须抓住转瞬即逝的商机。但影视剧作为文化产品,它的第一要务是品质,一旦你决定要用最快的速度完成它,也就意味着你已经不重视这件事情了,动机就不是为了拍出好作品,只想着尽快结束它,从某种意义上说,快就是创作的敌人。
  文化产品的生产当然要讲究效率,但如果用效率替代规律,损害的就是作品的艺术品质,作品也就不可能有生命力。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就是对艺术本身和这个行业的不尊重,说得严重一点,“竭泽而渔,粗制滥造,不仅是对文艺的伤害,也是对社会精神生活的伤害”。现在文艺界出现精品屈指可数的情况,也许是行业处于爆发期野蛮生长阶段的缘故,但是如果不能及时回归理性,直接损害的就是这个行业的未来。通常,低端产业是靠量取胜,而高端产业则一定是靠品质取胜。我们都希望中国由电影大国变成电影强国,能否成为电影强国,唯一的标准就是有多少好作品。
  其实,真正能够获得口碑和金杯的,都是那些精心打磨的作品。《人间正道是沧桑》是公认的电视剧精品,张黎导演接拍此剧时就和制片方提出要求,一周只拍一集,而不是通常的两三天就赶出一集,因为出精品是需要时间的。侯鸿亮、孔笙团队制作的《战长沙》《琅琊榜》,刘和平团队打造的《北平无战事》,之所以被称为是业界的良心之作,都是因为创作者精益求精,时时以创作处女作的心态进行创作的结果。
  不管是影视创作,还是其他艺术门类,文艺创作的一条铁律就是:大凡是经典名篇,必然是笃定恒心、倾注心血得来的。曹雪芹著《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同样,巴尔扎克细致修改作品是出了名的,修改六七次甚至十五六次也是家常便饭,像《欧也妮·葛朗台》中老葛朗台领带的颜色、财产的数字都是几经修改,修改稿加上原稿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出版时的文字,他把作品的修改叫做“文艺烹调工作”,多么耐人寻味!要给读者或观众奉上美味佳肴,先要舍得花时间。
  在当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则佳话:柳青出版《创业史》第一部后,不少友人劝他尽快把后面几部写出来,但他表示,这要有一个从生活到艺术的酝酿过程,不能草率地拿出来。柳青所言的酝酿过程,其实,就是艺术家对生活渐进、渐悟、渐成的过程,这个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阶段,虽然漫长而艰辛,但它是抵达艺术至境必定要经历的过程。
  好汤的香味出自细火慢熬,文化的醇香同样来自“文火慢炖”。只有静下心来,少一点浮躁,多一点慢工出细活的耐心,才能够真正让观众从影视作品中得到艺术的享受。  陆绍阳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