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正视文学对影视的滋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天津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1950年代曾经讨论过“忠于原著”的概念,新世纪后又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原著党”。不过历史又不是复读机,如果说前一次源于政治驱动,这一次则是市场行为。
  对后来新中国电影事业产生重要影响的左翼电影运动,其核心人物许多来自左翼作家、尤其是剧作家群体,他们在文学实践特别是戏剧方面的成就,令其直接创作电影剧本具有便利和优势,同时他们的跨界又具备挑选文学文本的独特眼光,应该说本土电影的起步有文学的汗马功劳。新中国成立后电影顺着这一脉络发展。
  在网络文学经历充分发展后,电影与文学再一次出现了大规模联姻,不过这一次则是出于市场回报稳定性的考虑。网络小说已经积淀好的高人气和广泛传播,无疑是改编电影重要的前期宣传和票房保障,并且也与视频网站的蓬勃发展密切相关,毕竟点击网络小说的读者与视频网站观看的观众很可能大面积重叠。
  由上可见,电影对文学的借力都带有很强烈的时代特殊性。电影和文学互相借鉴是合情合理的。它们同样都是艺术表现形式,有相近的内部分类,并且彼此的特点都能促进艺术探索的步伐。在传播效果上,影视剧的改编无疑是推广文学作品的最好形式,一部尽可能还原本意的电影能够让更多的人近触文学作品的文心,一本源于影视的文学读物则能更充分地开发光影的内面。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成就一部优秀的电影,类似的情况在东西方都屡见不鲜。究其原因,或许在于文学创作中的艺术性被充分理解并移植到了影视中,影视作品也因此有了茁壮的灵魂。
  但是面对如今神剧烂片不时出现的现状,是否就能反推原因为不是文学原作改编、篡改原作或者改编了原本品质不高的文学作品呢?
  我以为是片面的,很容易举出反例,即《飘》这样的二流小说改编出了《乱世佳人》这样的大师杰作,《星球大战》参考了阿西莫夫的大师级巨著,但总体的世界观和众多重要细节都是卢卡斯影业的创造,成为划时代的作品。
  改编作为一种手段,并不直接构成影视剧品质的充分必要条件,因为运用的表现技巧和承担的社会功用不尽相同,电影有区别于文学的独特性,有自身内在的艺术规律。当电影规律和文学规律吻合时,内在的艺术力量会被承接和放大,但如果发生抵牾,过分迁就文学性或许难免费力不讨好。关键在于纯粹艺术精神的秉持,才是好作品的保障,这种艺术精神存在于文学性中,同样也存在于文学以外的其他艺术形式中。我们可以不要将文学视为电影伟大不可侵犯的“君主”,而应该是同一战壕配合进攻的战友。
  长期倚拄文学的拐杖,还会造成电影自身创造能力的萎缩。何不将每一次的改编,都变成一次吸收借鉴,毕竟二者之间的共同性,决定了被挑选出来的文学作品都具有一些影视剧本需要的优秀特质。比如波澜曲折但清晰明确的情节线索、饱满立体又蕴含变化的人物形象、错落有致且不失凌乱的叙述节奏、具有传奇化特征却避免离奇的细节真实、符合基本历史规律和社会准则的三观设定等。吸收转化即有文学作品的长处,而不是变化排版方式的简单改编或者恣意编造荒诞不经的内容,可能是文学与影视最好的一种关系。
  现在崇尚原封不动搬用原著的人其实早就在内心耸立着一条鄙视链,这条鄙视链同这样一个“常识”相关,即文学是优于电影的探索人类灵魂的艺术形式,电影不过是一种通俗表达——他们甚至忘记了文学内部也有另一种等级制:精英文学和通俗文学。为数不少的文学研究者秉持这样的文学优越论,在艺术世界里人为制造出一种森严的等级秩序,因此看到鲍勃·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纷纷表示其没有资格。但诺奖关注的从来都是“大文学”概念。文学与电影,本来就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也本来都有可能奉献杰作或沦为机械复制品。
  其实并不是没有原作的影视剧不好,或者改编不到位导致不好,也不是神剧烂片就集中在某个领域。电影有自己内在的规律,顺应规律,无论是借力文学或者依靠原创剧本,都能有充沛的内蕴精神。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