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焦点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重建圆明园之争:已超出技术问题 折射个人历史观(4)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央视-《新闻调查》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1860年10月,3500名英国军人,手举火把,冲进圆明园,纵火烧毁了这座"万园之园",当时联军的中校吴世礼回忆:连续两天,浓烟形成乌云,一直漂浮在昔日繁华的上空.。随军翻译郇和这样描写当时的情景:暗红的火光映照在往来忙碌的士兵脸上,使他们活像个魔鬼,正在为举世无双的珍宝的毁灭而欢呼雀跃。近两万名英法军人洗劫了了园内数不清的珍奇异宝,工兵上尉戈登后来无耻地描述道:实际上,宫殿面积之大,行动实践之紧迫,使我们无法从容抢劫,所有人都抢疯了。牧师姆吉说:这些数个世纪以来令无数人向往的宏伟建筑,这些已经失传的艺术才能和另一个时代风尚的实物见证,将来不会有任何人能亲眼目睹了,他们都死了,消失了。   

  记者:大叔你好,正拍这个,您是第一次来圆明园? 

  游客:我是第一次来。 

  记者:拍一些资料准备回去给家里人看? 

  游客:家里我的外孙女都带来了。 

  记者:您拍这个资料留着回去给亲朋好友看,您会跟他们怎么介绍圆明园? 

  游客:我看到感到我们国家在那一段历史,就是国家受到外来侵略这种破坏,感到非常难过,也非常气愤。 

  记者:在浙江横店有一个企业家,他有一个想法就是来重建这个圆明园,当时的圆明园。 

  游客:我听我孩子说过这个事。我想既然有这个实力,我想国人都会支持这个事情。 

  记者:您支持的理由是什么? 

  游客:扬眉吐气,我觉得让中国人扬眉吐气,把那段耻辱历史清洗掉,让中国人确实站立起来,就是说不会像过去那样再受到外来侵略。我感到作为中国人,站在新建的地方和这个地方比较,在这儿感到一种气氛,感到耻辱,现在我感到应该高兴,因为我们毕竟富强了,国家有这个实力。我是非常支持的。这是我儿子,这是我女婿。 

  记者:都是第一次来看吗? 

  游客:对。 

  记者:第一次看,年轻人你的感觉怎么样,在废墟面前? 

  游客:我是坚决反对再重建一个,因为就因为,为什么我们站在这儿会有一种很震撼的感觉,就是因为它在这段可能引起很多,就是我们历史得那种耻辱,可能那种引起人很痛苦回忆的东西 

  游客:从我的思想和感觉上,我觉得无此必要,当我们站在这里的时候,当我们重新从奥运场馆,到我们火箭上天以后,我们的民族崇高感就已经油然而生了,那么这个作为圆明园来讲,你看1860年,当时也是天子脚下,皇城根下,一代明园就被毁成这样,那么当我们站在这个残垣断壁的时候,可能给我们带来的这种责任感和这种历史的耻辱感,昭示的意义可能尤较那个更加重要。 

  记者:他的历史价值要比建筑本身价值大得多? 

  游客:对。 

  游客:我觉得这就是代沟。 

  记者:您觉得是代沟? 

  游客:我觉得就是代沟,再加上很多问题看法不一致,可能在这个上面看法不一致。 

  这家人的不同观点恰恰代表了很多参与争论的人们的基本态度。王道成是横店圆明新园的顾问,也是这个项目最积极的支持者。 

  记者:有些人有质疑,圆明园的历史非常的沉重,跟圆明园有关的一个工程,而且是商业的,可以说用它赚钱,许多人看了以后很辛酸很痛苦。 

  王道成:也许有人会这样,有人写过一片文章《哭泣的圆明园》,到那儿去,小孩不能玩,情人不能在那儿照照片,你到那儿就应该哭感,我不知道他自己到那儿是不是哭了,我就不清楚了。你说的有人看到新修的圆明园以后,感觉辛酸,这种人肯定会有。我觉得恐怕更多的人在看了以后感到高兴,看到我们古代的辉煌的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的成就能够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记者:您的意思是横店重建这个圆明新园主要是为了展示一种中华古建筑的辉煌成就。您曾经也提到了,那么在这里边不必要去体现圆明园曾经有过的沉重历史吗? 

  王道成:不必要了,要体现沉重的历史,就让北京的圆明园遗址来承担吧。 

  叶老:我觉得中华民族有那么多屈辱的苦难的历史,因此只是怀念辉煌,还是记住耻辱,这反映了两种精神导向,这两种精神导向反映了我们复兴中华民族两个方向。 

  记者:但也有人说我们可以去到圆明园遗址公园体验当年那段历史,来奋发我们的民族精神,也可以去横店的圆明新园去感受当年,去想象当年建筑的辉煌,燃起自己民族的自豪感,有两个功能。 

  叶老:我认为想重建陷入辉煌这不能给中国人民自豪感,相反我觉得这是弱国意识的反映,我觉得模仿,拿模仿对文化的弘扬完全是一个误区,一个误解,弘扬文化只有你在前人的基础上有创新,有新的创造,这叫弘扬,如果把模仿当作弘扬,相反反而窒息了我们的传统, 

  张廷皓:对我们历史的认识也是应该有正确的历史观点。像圆明园这样大的一个遗址,是被外国侵略军破坏的,我们能不能用敬畏的心里对待遗存。 

  记者:要是在另外一个地方重建了当年这些建筑,再现了当年这些建筑,您认为用这种方式筹建圆明园会影响对历史的敬畏吗? 

  张廷皓:我觉得会。比如一些影视城,甚至也有一些地方所谓重建的圆明园,别的地方也有。但是我们看到的他的目的一般是做主题公园性质,里边也有游乐也有娱乐。一些高雅的对于民族的一些纪念的东西在里面很少,我想从目的上讲不管我们的建设方如何说是一种爱国主义张扬,我总觉得可能效果会是游乐场。 

徐文荣说自己是一个有着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怀的农民企业家,对于今年已经七十四岁的他来说,圆明新园项目可能是他最大的一个梦想。 

  记者:您自己有没有去过北京圆明园遗址? 

  徐:去过。 

 

  记者:什么时候去过? 

  徐:很早一次去。一看就回来 

  记者:什么感觉? 

  徐:这个东西破破烂烂有什么好看的。很可惜当时,这一点是知道的。后来,感到太可惜了。激发了我的爱国之心,我一定要把它造回去。 

  记者:您恰恰是在圆明园遗址的时候,产生了一种强烈的爱国感觉? 

  徐:对,强烈的感觉。 

  记者:您觉得这种感觉,如果一个完全复原的圆明园当中,还会产生吗? 

  徐:当然有。激情是多方面的。那我在另外的一个地方,把圆明园给造回去。不管是一模一样也好,还是90%的正确也好,还是80%的正确也好,都要把它造回去。能够像子孙后代。圆明园究竟是一个什么东西,起码一个大概给了解了,不要再模糊下去了。所以我一定要有生之年把圆明园建起来 

  一个半世纪以前,圆明园毁于一旦,今天,没有人见过它的真容真貌,人们只有也只能想象着它的辉煌,祭奠着它所承载的历史。是否该重建的争论,也许只是当今社会的价值观、历史观多元现状的一个缩影。李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记者:这里面有一个现象非常地有趣,那就是徐文荣是一个农民企业家,赚了钱以后,他有一个文化梦,但是他的文化梦恰恰和我们文物保护的理念有所冲突,而且甚至也会有一些历史观,怎么看待一段历史的这种看法,会有一定的冲突? 

  李楯:我更多地不把他看作是个人个一种想法,他的一种梦想,可能是非常美好的梦想,在他想来。我更多地考虑到我们经历了一个文化的锻炼。我们怎么看待过去?怎么看待这种文化传承?我们这个社会相当多的人脑子里是没有这个概念的。 

  记者:您希望这场争论带给我们什么 

  李楯:因为我们这个社会正在分化之中,我觉得很正常的,从一个整齐划一的社会,开始走向多元一体的社会,人们分为利益主张各不相同的人。我对这个事情更关心在我们社会转型上,大家在哪些事情上会引起争论,或者是一个社会怎么面对这些争论。这个社会最后的选择是什么,这件事的结果是什么。我觉得那样呢,恐怕意义会更大一些。 

  游客小朱:让大家很好的认识园林,然后与这边的圆明园遗址做一个对照。 

  游客小卓:在我心目中圆明园是一种很美很美的意向,然后,它如果被造出来就会让我觉得太具象的东西,然后就可能达不到我心目当中那种对圆明园向往。 

  横店游客:如果能重现也是一种期待B:历史是不能重现的。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