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评:参观现代美术展 文明应尽早“毕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深圳特区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现代艺术的互动性、“波普风”不是被观众破坏的借口。看不懂现代美术,不丢人;但动手破坏、盗窃作品,就很丢人了
  据媒体报道,6月2日,中国美术学院2017毕业作品展落幕,但让人遗憾的是,很多美术作品遭到了观众的“摧残”:汉白玉石雕鱼作品被拿走;由1000个彩色蜡块叠成正方体的作品《1000个彩色蜡块》,被偷得没有了原型;还有女观众操起一幅作品中的石头“皮皮虾”,就往包里塞……
  美术作品展,特别是现代美术展被观众野蛮“观赏”的问题,层出不穷。2016年,一则《中国美术学院毕设被盗一览表》的微信在朋友圈里热传;今年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毕业展上,又有家长和孩子将作品拆解;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毕业展,展品被随意涂鸦……
  相对于传统美术展览,现代美展所固有的参与性、互动性、“波普性”,很容易降低公众的文明阈值,导致作品更容易受到破坏。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议题:怎么提升公众参观现代美术作品的文明水平?
  现代美术更强调作品的多元主义,通过光影效果、装置艺术来表达美术观点,阐发人文关怀。其内涵更具开放性,往往通过装置与受众互动构建作品意义,其材料往往采用相对廉价的,有的可能是几千个瓷娃娃堆在一起;有的可能是一堆80年代的老家具或者铁皮罐子,形成“波普艺术”风格。在公共文明的层面来说,现代美术作品很可能因为其“亲近性”,突破了传统美术那种高高在上的仪式感、严肃感,让很多参观者在互动同时失去了敬畏之心,将现代美术作品当成一个亵玩的对象。
  但是,现代艺术的互动性、“波普风”不是被观众破坏的借口。事实上,它们看似随性、廉价,却依然是美术工作者的严肃作品,它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很多和传统美术作品是不相上下的。
  关键要在全社会范围内树立现代美术的“文明红线”。一则是艺术学院、媒体、展览机构等要更广泛地普及现代艺术知识,让公众明白这些看似“廉价”的作品,本身凝结了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哪怕没有像传统美术那种有装裱、镜框的“加持”依然是严肃的作品,不该有顺手牵羊的亵玩心态。二是全社会对于观展、观影的文明水平有待提升,无论作品能不能看懂,至少不能去踩踏、破坏。
  改革开放后,以装置艺术、波普艺术等为代表的现代美术作品在中国内地方兴未艾,如今也有了二三十年历史了。对于现代美术展览,观众不该还是当年那种幼稚、惊骇的心态了,应该体现出现代公民应有的文明素质。
  又到一年毕业季,又一批年轻的美术家顺利毕业了,但是公众参观现代美术作品的文明素养,什么时候能毕业?看不懂现代美术,不丢人(本来就是意义多元的);但动手破坏、盗窃作品,就很丢人了。
  (作者  沈彬  系知名评论员)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