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于海:城市呼唤人文空间 现在的孩子到哪里去玩?(3)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3、街道怎么了

    随着城市空间的改变,我们的街道发生了哪些变化?主要表现是街道变宽了,有时甚至宽到让人难以从容穿越的地步。这仍然是个“可及性”的问题,看上去也许只是空间设计上失去尺度,根子里实质上是社会安排缺少人文关怀。如今的道路规划偏爱汽车,所以马路越修越宽。就以国内一些大城市的马路为例,原先跨度多半在15米以内。现在多数马路路幅加倍,40米以上的都不算稀罕。穿马路成为畏途,此是一难。又是由于偏爱汽车和速度,许多马路对行人实行路口隔离,过马路须穿地道、翻天桥,对于老弱病残行人而言,又是一难。

    “快车道抽取了城市的精华”,雅各布斯这一犀利而准确的断言完全适用于批评今日中国大城市中心的快速道的问题。再以城市高架道路为例,它不仅在无形中隔断了自然空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破坏了社会生态。它把适于人们彼此遭遇和交往的街道变成了更便于汽车通行的快速干道,又把有机的社区分割成彼此难以互动的部分,损害了城市生态的社会有机性。

    街道是城市最重要的公共空间。与人有关的几乎一切故事、一切活动、一切意外,都易于在一个充满人文品质的街道上发生着、展开着、邂逅着。我们从少年时代就熟悉了这样的街道和街道生活。然而,随着城市改造,街道在旧貌变新颜的同时,也在许多方面夺去了街道的丰富性、人文性,模糊了保持在亲切记忆中的街道印象。人们不禁困惑:街道怎么了?

    普通人也能创造人文空间

    在城市改造和社会福利制度变迁的复杂影响下,公园产生了多重的社会效应,并成为人们获得新的社会交往和自我肯定的社会空间。

    在报告的开头,我们讲了人文空间的基本元素:空间、景观、尺度和地方,这只是方便分析的说法。更进一步来讲,一个对人善意、给人方便、能丰富人性、刺激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人感动的空间,实为一种总体性的体验,而不是片段的感觉。是审美性的,更是道德性的。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文空间,会给我们带来新鲜经验,但更经常的,是唤起我们的记忆,撩拨我们与一个地方之间那层深切的联系和集体记忆,定义了我们在人文性空间中徜徉的感觉。也只有具体化的集体记忆,才成为我们个人的城市记忆和空间经验。而这个经验,实际上就构成了我们新的知识结构的一部分,构成了我们有意义的文化体验的一部分,也是我们身份认同的一个主要来源。

    呼唤城市的人文空间,从社会学的分析看,是重视环境品质与人类行为的关系。一个好的城市环境,可成为人性成长和人际互动的空间。不仅能给人带来心理愉悦,还能有力地激发正确的行为。一个让人人都感到亲切而熟悉的、有地方特色的环境,更容易培育人们对它的归属感。反之,一个包含有错误意象的环境,则会令人不安、失去方向感,甚至发生价值的混乱。

    今天的报告中,我谈了自己对人文空间的理解,批评了城市空间中种种缺少人文关切的现象与过程。最后我乐意分享我的研究、我的发现。它讲述的是一个城市的普通人如何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人文空间的故事。

    这是一个关于公园晨练的故事。比如在上海,每天这个城市有成千上万的人去公园参加晨练。不错,这不是最稀松平常不过的事吗?公园是公共空间,人们去公园如何关乎人文空间的创造?对此,我想说的是,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公园故事都关系这样大的社会学话题。如在欧美,人们锻炼只是为了健康。但在我们的故事中,有社会变革,有城市改造。在变革中的中国城市社会,个人开始不得不比以往承担更多的对于自己身心健康的责任。对很多人来说,公园晨练就是他们对自身所感受到的这种变化的应对。他们为健康而走进公园,最终获得了比健康更多的成就。

    我的研究发现,在城市改造和社会福利制度变迁的复杂影响下,公园产生了多重的社会效应,并成为人们获得新的社会交往和自我肯定的社会空间。比如,为应对公共医疗资源的短缺,晨练成为中老年人的自救之道。晨练者们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多去公园,少去医院”。于是,在空间生产的意义上,公园替代了医院,成为生产健康福利的场所;在空间创造的意义上,公园替代了里弄,成为维系人际互动的社会空间;在空间体验的意义上,公园成为生成和充满生活意义的地方,支持了晨练者的人生。也就是说,在传统市区街坊内的邻里交往之便因大规模的旧区改造而失去后,在经历因社会变迁而被边缘化的遭遇后,晨练的健康成就和交往成就令晨练者获得新的自我认同与肯定,建立起新的社群归属感。

    下面的话原本是对青少年说的,现在来看也能对所有的市民说:让这个城市不只以它的高楼和商业繁华闻名于世,也以它的文化和富有意义的人文气象傲然于世;让这个城市的青少年从它的历史、文化创造、品位和大气磅礴的氛围中,养成性格和态度。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