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台湾文创“疲劳”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福建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台湾于2002年启动文创产业,至今已经走过十五年。在各界推动和努力下,2002年台湾文创产业便取得超过4000亿新台币的成绩,2013年其产值更是突破万亿新台币。
  台湾有松山、华山、四四南村等几大知名文创园区。园区内不时会开展一些文创类活动,吸引市民和游客参观。但是,并非台湾所有地区的文创产业都能像这些文创园区那样保持一定的人流量。像台中、台南、花莲、台东等地,很多文创园区都是一片冷清。
  “我七八年前来过台湾,那时候这里的文创产品确实让人眼前一亮。但是这次来台湾,却发现这些文创产品还是七八年前的样子。”一位二度来台的游客告诉记者,就拿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文创商品来说,“基本上还是那些,胶带呀、笔记本呀、书签呀、手链呀”。
  台湾文创走过了十几年的快速发展道路,在经过“眼前一亮”之后,如今也陷入瓶颈期。
  十五年间,台湾文创培育了众多品牌,它涵盖了艺术表演、跨界美食、生活美学零售、主题咖啡馆、复合书店、动漫卡通、特色民宿等多个品类。因为台湾的文创类从业人员非常多,且分布广泛,无论年龄、性别、专业、职业,只要你想文创,那么就可以进入到文创产业当中。
  越来越多的人从事文创,这也让台湾文创在经历了当初的新鲜感之后,逐渐变得泛滥。比如台北故宫博物院最负盛名的文创产品胶带。2013年,该博物院推出一款印有康熙的笔迹“朕知道了”的胶带,很快被旅客抢购一空。于是,这类将一些名家书画、笔迹等印刻在胶带上的文创产品,立马成为台湾各文创园区纷纷效仿的对象。几乎是一夜之间,台湾各地文创商店内,印有各类图案的胶带纷纷上市,而当这种追捧的热潮渐渐淡去,这些文创胶带成为一种过剩的商品,静静地躺在柜台里。
  不仅仅是胶带,很多文创类产品,都陷入这种跟风的局面。这不仅导致文创产品过量,更让原商品所散发出来的“小而精”的质感,被这种跟风潮冲刷得一干二净。这就是为什么不少旅客都会感慨,在台湾逛过几处文创店之后,就会渐渐失去购买的冲动。
  而近十几年,大陆经济突飞猛进,呈现质与量的显著提升。在文创方面,大陆也从学习、借鉴,变成大步超越。如今,当大陆共享经济为人们津津乐道时,台湾的文创依然停留在小书签、小笔记本、小钥匙扣之类的“小玩意儿”上面。诚然,这些“小玩意儿”确实能够给生活增加点“佐料”和美感,但却没办法让经济发生质的改变。
  管中窥豹,略见一斑。岛内文创这种十几年“不改变”的背后,折射出目前台湾社会经济的现状。也就是,在经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快速发展后,台湾经济几乎进入停滞状态。整个社会发展动力不足,这直接影响了台湾年轻人的创新动力。记者曾走访过铭传大学、世新大学、长庚科技大学等台湾高校,发现很多大学生愿意投入到文创产业中。可是,他们并没想到让文创产业有大的突破,而是满足于小物件、小创意的精致和美化。
  “我参加过不少两岸大学生创意大赛,比如几个月前在北京的大学生互联网+创业大赛,获得首奖的作品竟然是跟卫星、通讯等高科技有关,这在台湾大学生中是根本无法想象的。”作为台湾一名知名培训师,尹志豪深感台湾大学生在创新创意上面与大陆的差距。
  面对这些十几年来变化不大的文创产品,台湾正试图突破,当然这首先得观念突破。诚如台北万华社区大学校长余宗泽所说,台湾文创要突破瓶颈,要增加自身“创”的成份,不能只局限于在一些小物件上面作文章,要有更大的格局,并且与市场接轨。 李烈





 
关键词: 台湾 疲劳 大众评述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