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VR:历经泡沫方始理性成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前两年异常火爆的VR产业正在经历泡沫消散的阵痛期。
  VR即虚拟现实,AR即增强现实技术,都是被资本追捧的产业。如今资本退潮,市场遇冷,不少创业企业挣扎在“生死”边缘,成为当前VR产业呈现的显著特点。业内有舆论开始从鼓吹“VR红利”转而“唱衰”这一产业。而更多身处产业前沿的人士则否认VR进入“寒冬”,坦言这一产业只是进入积蓄期,通过深度洗牌,“大浪淘沙后留下的都将是优质企业”。
  长期研究关注VR产业的北京交通大学产业经济学博士钟礼松对本报记者表示,现在AR/VR产业出现波动是发展中的正常现象。对整个产业来说,前景是光明的,道路却并非一帆风顺,而是所有新兴产业发展都可能出现的情况。
  资本寒冬,泡沫散去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球VR/AR风险投资额仅为2亿美元,比之前暴跌八成左右。不少前两年大肆扩张的VR体验店,多已因赔钱而“夭折”。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不少VR创业企业相继死去。
  知名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近期发布报告显示,中国VR产业遇冷状况最为明显。2017年第一季度,美国消费者贡献全球VR市场40%的销售额,日本升至第二位,达14%,中国市场份额则下降到11%,退居第三。报告认为,中国消费者对VR似乎无动于衷。因有着不同的游戏文化,多数中国用户不愿为包含VR在内的游戏内容付费。
  据业内不完全统计,到去年年底,仅VR头盔生产公司倒闭比例就超过八成。
  随着产业开始进入低潮,不少人感觉VR或许只是一场资本催生的泡沫,甚至引发“2017年是VR低谷还是终结”的业内讨论。
  青亭网总监董瑞向本报记者介绍,事实上,2016年6月前后是整个VR市场的高峰,此后行业一直走低,市场逐渐趋于理性,目前业内普遍共识是,VR的普及无论是核心硬件技术还是内容上,都还没有准备好。
  专注于虚拟现实领域的三目猴科技市场总监杨博对本报记者表示,如果把VR发展与人的成长相对照,目前它还只是处于婴儿阶段。无论媒体舆论还是消费者对其期望太高了,导致去年以来出现类似“断崖式”的下滑,从爆发元年快速进入寒冬。
  钟礼松认为,“2017年对于VR来说是元年后的理性调整期,行业开始‘挤泡沫’。那些不太有盈利能力、产品缺乏创新力的公司将逐渐被淘汰,山寨产品销售量会逐步减少。”
  回归理性,内容为王
  目前VR市场尚未完全成熟,用户消费理念尚待进一步培育,行业正在回归理性。钟礼松表示,“与一年前相比,资本投入减少、核心技术进入瓶颈期,普通用户新鲜感降低,这些无疑给这个行业及从业者带来巨大挑战,促使行业人士更加理性。”
  大朋VR首席战略官章立对记者表示,尽管目前VR产品体验和满意度还有待提高,但从市场反馈来看,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和期待还是足够的,预计消费潜力会在未来一到两年时间内逐步释放。
  而对一些商业巨头而言,在资本低谷时进入行业内“收割”,则是其惯用手法。谷歌和微软已分别发布各自VR操作系统,“移动VR跟谷歌走,PC端VR跟微软走”趋势正在形成。阿里和腾讯也分别在电商及娱乐平台试水VR,有传言苹果也将推出VR产品。中国最大的民营传媒娱乐集团光线传媒也杀入这一市场,积极布局。
  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VR浅度用户已突破2200万。有业内专家指出,今年将成为中国VR普及之年。行业规范正在陆续出台,供应链开始完善,诸多专为VR场景设计的元器件出现,VR新产品将更具性价比,“真VR”体验门槛正在降低。对于软件和内容生态的需求更丰富,优质内容将大受欢迎,国内VR内容平台逐步成形并开始广泛部署。
  事实上,上述两大操作系统巨头针对VR 操作标准的确立,给VR软件内容生态奠定良好基础。当下国内外VR内容平台已逐渐成形并加速成长,百度、暴风、爱奇艺、乐视、三目猴、兰亭数字等正在“深耕”内容领域,品类匮乏情况正在得到改善。杨博认为,从今年始,VR领域内容将成关键角色,换言之,内容将成推动VR商业模式成长的主力。
  在钟礼松看来,类似VR这样的新兴产业,无论消费者还是行业本身应多些理解和宽容,毕竟手机发展到人人普及也经过十多年酝酿,而这一产业发展才两三年,应给其多点时间培育。他相信,VR的发展是稳步向前的过程,“资本的寒冬并不一定是产业的寒冬。今年将会成为VR真正落地的开端,未来‘VR+’行业必将迎来爆发。”本报记者 王瑜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